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5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给优质高产小麦的育种和栽培建立茎型指标体系,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分别以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系)71个和94个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株高、各节间长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株高和各节间长度等茎部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质含量类品种的株高、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显著大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品种;高蛋白高产类型小麦的适宜株高、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分别为85~107 cm、27 cm 以上、23 cm左右和14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以各项值稍大较为理想;低蛋白质含量、高产类型的品种则分别为85 cm以下、30 cm 以下、18.5 cm左右和12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各项值以稍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2.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当前长江下游农业结构调整中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追肥时期等栽培试验因子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品质起负向作用。返青期以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获得产量5250kg/ha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大于11.5%、湿面筋含量不大于22.0%为目标,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想模式为播期11月1日~11月3日,群体密度225万~232万/ha,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38~244、112~121和112~120kg/ha,三者比例控制为1:0.5:0.5,后期追肥时期控制在7.6~8.3叶龄期。  相似文献   
53.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 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存活幼虫虫体内仍普遍检测到CnmeGV的存在,从而产生亚致死作用。亚致死CnmeGV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态发育的化蛹、羽化和产卵过程,存活个体蛹重减轻了15.95%,羽化率下降了24.81%,产卵量减少41.5%,差异显著。同时雌雄性比从1.11下降到0.82。CnmeGV亚致死处理诱导幼虫能量代谢增强,中肠消化酶中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而解毒酶中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CnmeGV亚致死作用影响到虫体激素分泌,幼虫体内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水平较对照分别下降了4.59和5.62倍。CnmeGV亚致死处理雌成虫卵黄蛋白含量下降了40.63%,可能是导致产卵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抱卵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饵料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饲水草、蚕蛹和小杂鱼饵料的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其中适当增饲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无论雄虾还是雌虾,在44d中生长速度均表现最快,分别达36.23%和27.17%。在投饵和水环境完全一致的条件下,雄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低于雌虾。雌虾的成活率是雄虾的1.12倍,这与自然界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为1.13:1、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事实基本吻合。雌虾的生长速度是雄虾的1.09倍,即雌性个体增重比雄性略快。均衡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营养配置,有利于雌虾的抱卵,抱卵率可达75%,适当增饲牛粪、虾仁饵料的雌虾抱卵率也高达71.2%。可见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饵料配比,不一定适合于其生殖和繁育,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应配制不同的专用饵料。  相似文献   
55.
水稻无盘抛秧剂旱地育苗生理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无盘旱育秧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植株伤流量、植株相对含水率、植株可溶性糖及含氮量、植株根和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均优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  相似文献   
56.
High-density markers are necessary for map-based cloning of dca genes, but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markers are not satisfactory enough. InDel (insertion-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an basically meet the need of fine mapping. InDel and SNP markers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bioinformatics. These markers are valuable markers with the characters of low cost, high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thods for designing InDel and SNP markers, taking the mapping of a dce rolled leaf gene as an example. In addition, some key factors in improving the design efficiency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7.
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组成和致病力,对分离自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的157株丝核菌,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数量观测,利用菌丝融合的方法测定其所属融合群,并测定了其中111株丝核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CI12633、陕229、扬麦158)麦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50株为双核丝核菌,占95.54%,都属于AG-D融合群;7株为多核丝核菌,占4.46%,其中3株属于AG-1-IB融合群,3株属于AG11融合群,1株属于AG5融合群.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AG-D融合群中两种不同融合频率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对CI12633致病力最强,对陕229致病力最弱,对扬麦158的致病力居中.  相似文献   
58.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原则——就地、大量、简易还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年产作物秸秆7.0×108 t,是一笔宝贵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利用主体方向不明确,配套措施不力,致使大量秸秆被随地焚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秸秆焚烧现象的严重性入手,综述了秸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秸秆资源利用的三项原则,并推出了一项省工节本高效的秸秆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59.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N553的6家系抗赤霉病性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553符合E-1-0(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明显优势,是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的2倍,两对主基因具负向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显著,多基因的互作效应明显;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5.71%~91.61%,多基因遗传率为3.15%~64.00%,环境对抗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0.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镉浓度与累积量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K优818和汕优63为材料,移栽前盆土内加入镉(Cd),使土壤Cd浓度为100 mg/kg,研究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与未加Cd的对照相比,Cd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和103S/郑粳2号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减少,而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水稻植株对Cd吸收及分配存在着基因型差异,以汕优63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Cd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Cd累积量仅为谷粒Cd累积量的30%左右。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Cd浓度及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在6个供试的杂交稻组合中,精米中Cd的浓度以扬两优6号最高,K优818最低。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Cd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