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了阐明施硅对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硅含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大田实验和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硅肥处理下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硅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豆科植物的紫花苜蓿,施硅量显著影响其分枝期的硅含量,随着施硅量的提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硅含量均增加,且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在开花期不同部位的硅含量表现为"叶茎花序根",其分配比例为:叶36.17%,茎24.13%,花序20.38%,根19.32%。  相似文献   
22.
针对甘肃省秦王川引大灌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愈发严重的农业和生态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垄沟露地(R)、垄沟覆膜(R+P)两种栽培模式下耐盐作物甜菜和籽粒苋对该地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p H值、盐分离子(Na~+、Ca~(2+)、Cl~-、SO_4~(2-))含量和电导率(EC)及植物电导率、成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耐盐作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改良效应十分明显,配合R、R+P的栽培模式效果更加显著;R+P模式下耕种一季作物后,与CK相比,种植甜菜和籽粒苋的土壤盐分离子浓度分别下降4.8%~7.4%和4.7%~6.5%,土壤电导率分别下降16.7%~28.6%和12.8%~30.9%,甜菜和籽粒苋叶片电导率分别下降22.9%和14.9%;R+P模式下籽粒苋成苗率显著提高,但栽培模式对两种作物的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