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康是我国绿茶最佳适生区,是优质富硒茶的主要产地,富硒茶产业是安康农业产业的首位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介绍了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探析了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安康富硒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3.
野大麦是禾本科小麦族耐盐性最强的盐生植物之一,其耐盐机制的研究对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具有重要意义。野大麦耐盐性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章分别从耐盐生物学特性描述、耐盐性新品种选育、耐盐生理响应机制、筛选盐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克隆耐盐相关基因和编码蛋白、种属间遗传性几个方面对其耐盐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结果,但其根本的耐盐生理机制和基因尚不清楚,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合适的富硒魔芋干燥技术,通过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 eclairage,CIE)色度学系统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技术对富硒魔芋颜色、葡甘聚糖含量、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技术对富硒魔芋的颜色、葡甘聚糖含量、硒含量有显著影响。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葡甘聚糖颜色影响程度递减,真空冷冻干燥前后魔芋的总体色差(ΔE*)最小,为3.826 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持富硒魔芋颜色;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葡甘聚糖含量依次增多,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的葡甘聚糖含量达到54.8%;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依次减少,自然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651 μg·g-1和1.365 μg·g-1,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无机硒含量最多,为0.396 μg·g-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可以减小干燥前后富硒魔芋颜色变化,提高干燥后富硒魔芋中葡甘聚糖和无机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是分布于全球各地浅海中的重要沉水被子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海草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海草场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且强大的吸收和固碳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海草场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被广泛视为是理想的"生态哨兵"来衡量近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如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海草种的数量和海草场的覆盖面积正在急剧减少,海草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考验,约14%的海草种处于灭绝的边缘,1/3的海草场彻底消失。目前,海草监测工程和以生境恢复与人工移植为主的海草保护恢复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对今后全球范围内海草保护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该工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取得更多技术理论上的突破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实现挽救濒危海草种及缓解海草场生态系统破坏现状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球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海草和海草场对全球生物圈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严峻生存压力,以期提高公众对海草的认识,并唤起人们保护海草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黑豆硒吸收转运特征及籽粒硒形态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在黑豆结荚兴盛期进行一次性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施硒量分别为0、6、12、18和24 mg·m-2)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下黑豆产量、各器官硒含量、籽粒有机硒转化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施硒水平对黑豆各器官总硒含量均有提升作用,在24 mg·m-2硒处理时各器官总硒含量最大,根、茎、荚和籽粒硒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74、8.37、9.85和65.21倍,硒处理后各器官总硒含量呈现籽粒>根≈荚>茎的特点。籽粒中硒以有机硒形态存在,且有机硒转化率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6、12、18和24 mg·m-2施硒处理时,有机硒含量分别为0.071 4、1.101 8、1.510 6、1.811 1和2.093 5 mg·kg-1,有机硒转化率分别为94.52%、84.81%、70.30%、60.11%和52.43%。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黑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分离蛋白硒含量,但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在24 mg·m-2硒处理时蛋白质含量和分离蛋白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个百分点和117.35倍,分离蛋白硒含量占有机硒和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90.29%和47.39%。适宜浓度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对黑豆产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导致增产效果减弱。综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提高黑豆各器官总硒含量,但黑豆籽粒有机硒转化率随喷施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黑豆籽粒有机硒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本研究结果为应用外源硒强化技术生产富硒黑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形态学性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浓度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处理紫花苜蓿种子,系统分析了EMS对M1 代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M1 代突变植株的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EMS处理抑制了M代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胚根胚芽长度。初步鉴定了M代1039个单株的形态学性状,共获得378份叶(不含叶形和叶数)、株高、分枝数、株型以及其他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株,其中叶色、分枝数、株型和其他性状突变体依次为215,40,95和28株,突变率依次为20.69%,3.85%,9.14%,2.69%。本研究初步构建的紫花苜蓿EMS突变群体为苜蓿功能基因组研究、遗传改良及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魔芋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最具成长潜力与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资源产业。在魔芋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生严重,已成为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寻找新的防治途径。为研究出有效的防治魔芋软腐病新技术,应用壳寡糖、海藻酸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结合使用噻霉酮制剂,在陕西安康针对魔芋软腐病防治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处理效果好于浸种处理效果,浸种处理只有噻霉酮对魔芋软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1.17%。噻霉酮、壳寡糖及农用链霉素单一药剂对种芋拌种处理,对魔芋软腐病防效分别为68.92%、55.36%和  56.49%,噻霉酮及壳寡糖拌种处理对出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拌种处理结合在成株期喷施壳寡糖、海藻酸寡糖和噻霉酮,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50%~70%,延迟魔芋魔芋软腐病的爆发高峰期约一周,提高产量效果明显。用噻霉酮杀菌剂拌种处理种芋,在发病初期再用壳寡糖或海藻酸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结合噻霉酮喷施植株,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型狼尾草幼苗对PEG、低温和盐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EG-6000、低温和NaCl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型狼尾草幼苗在3种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对其抗逆性、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在PEG5%时达到最大;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PEG20%时含量是CK 的6.0倍;MDA含量呈现“急剧增加—相对稳定—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EG5%时MDA 累积量达到最大;SOD 活性总体上呈“急剧下降—微增—迅速上升”的趋势,PEG5% 时最低,PEG20%时达到最大。2)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升高趋势;MDA 含量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SOD 活性随温度的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随着NaCl胁迫水平的加强,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 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SOD 活性则呈现“微增—缓慢降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G 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温4h胁迫下,MDA 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MDA 含量极显著正相关,SOD 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MDA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适应逆境胁迫受到多种生理生化的调节,且各生理生化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是中型狼尾草应答逆因子胁迫的重要生理调节机制,体现了其抵抗逆境胁迫、减轻伤害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秦王川引大灌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愈发严重的农业和生态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垄沟露地(R)、垄沟覆膜(R+P)两种栽培模式下耐盐作物甜菜和籽粒苋对该地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p H值、盐分离子(Na~+、Ca~(2+)、Cl~-、SO_4~(2-))含量和电导率(EC)及植物电导率、成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耐盐作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改良效应十分明显,配合R、R+P的栽培模式效果更加显著;R+P模式下耕种一季作物后,与CK相比,种植甜菜和籽粒苋的土壤盐分离子浓度分别下降4.8%~7.4%和4.7%~6.5%,土壤电导率分别下降16.7%~28.6%和12.8%~30.9%,甜菜和籽粒苋叶片电导率分别下降22.9%和14.9%;R+P模式下籽粒苋成苗率显著提高,但栽培模式对两种作物的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