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5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636篇
林业   484篇
农学   649篇
基础科学   627篇
  1143篇
综合类   2611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378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65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个因子,探索了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粒径等赋存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表面附着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覆膜年限下(5、10、20 a)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526.00、4352.80、6070.00个/kg,单层土的微塑料含量最大值(2133.50 ind/kg)出现在覆膜20 a的0~10 cm土层,最小值(678.00个/kg)出现在覆膜5 a的>20~30 cm土层;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溉类型影响土壤微塑料丰度,滴灌农田微塑料丰度值略大于畦灌农田,在不同土层深度上微塑料丰度值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微塑料类型主要有纤维类(23.34%)、碎片类(26.31%)、薄膜类(38.57%)和颗粒类(11.78%)等4种,且薄膜类在不同土层占比都较高,微塑料颜色包括黑色、透明、绿色、红色、蓝色等,比例分别为24.56%、23.83%、19.34%、16.52%和15.75%,其中0~1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黑色为主,占比30.25%,在>10~20、>20~3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透明为主,占比30.15%和29.23%,粒径则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粒径小于1 mm的微塑料居多,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粒径在0~10、>10~20、>20~30 cm土层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粒径大小与灌溉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微塑料样品表面特征粗糙,呈现不规则孔隙,纤维类、薄膜类和碎片类微塑料均具有较多规则微小孔隙,而颗粒类微塑料表面孔隙则不规则且呈凹凸状,土壤中微塑料的多孔特性造成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进而增加对土壤中其他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吸附;微塑料的表面孔隙附着有机体和污染物,表面存在稳定的铁氧化物、稀土元素等,并容易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效应。研究对于明晰微塑料在河套灌区土壤中的分布现状及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根系抗拉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以期充实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提供矿区生态恢复和植物保护的理论支持。[方法] 以神东矿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灌木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究1~4 mm径级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测定各径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研究根系材料力学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结果] ①随着根系直径增加,黑沙蒿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力增加,而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减小,且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都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关系。②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平均化学成分含量为:半纤维素(31.69%,32.18%) > 木质素(28.42%,25.30%) > 纤维素(15.50%,15.35%)。③随着根系直径增加,直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无变化。④直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极显著负相关(p<0.01)。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无相关性。[结论] 黑沙蒿根系抗拉特性与化学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且纤维素是影响灌木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53.
Wang  Hai  Ta  Na  Jin  Ke  Ji  Baoming  Schellenberg  Michael P.  Wei  Zhijun  Wang  Zhe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3):1344-1356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Fungi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gulating the functioning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factors. Climate change incidents, such as...  相似文献   
54.
河套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盐碱化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河套平原盐碱地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特征分布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农用地、牧草地、改良地、盐荒地)不同深度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可溶盐含量、盐分离子组成、总碱度、pH、碱化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土体结构、颜色、根系分布、石灰性反应及碱化层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土壤剖面的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可溶性盐呈"橄榄"型、盐荒地和改良地呈"表聚"型、农用地呈"底聚"型;土壤pH、碱化度和总碱度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S"型;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与盐荒地相比,农用地盐碱化指标下降的最为显著(P0.05),其中0—20 cm土壤全盐量降至0.88 g/kg,pH降至7.83,总碱度、ESP降至0.17 cmol/kg和12.54%,表明苏打盐碱地经农用后更有利于土壤脱盐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土壤全盐量、Ca~(2+)、Mg~(2+)、SO_4~(2-)、总碱度、pH可作为控制区域盐碱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为阐明河套平原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及盐碱化土壤利用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为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好的满足读者,提高读者使用资源的效率与满意度,通过文献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和读者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读者需求驱动的以OPAC查询、多渠道荐购、实体书店和电子资源4种渠道为主、文献传递和学科服务团队服务为辅的“五位一体”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总结模式的特点并辅以模式执行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该模式五个环节应读者需求而生、为读者需求而动,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系统地、全方位地满足了读者需求,并从该模式出发进一步探究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选择锡林浩特东部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生态监测研究样地,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枯落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阐释。结果表明:(1)枯落物分解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知母枯落物分解速率高于大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枯落物总碳(TC)含量为富集-释放模式,在第120d时,知母枯落物TC含量高于其他3种植物。(2)大针茅、羊草、知母、糙隐子草枯落物所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CH 2、-CH 3;C=O;C=O、C=C;C-O。(3)不同植物枯落物官能团含量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知母的含碳官能团含量在分解结束后最低,而羊草的则最大,且知母和糙隐子草损失量最大,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TC含量的特征一致。(4)大针茅的支链化指数最大,羊草的最小;糙隐子草的芳香性指数最大,知母的最小。不同植物芳香性指数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7.
卵泡从原始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直至排卵、黄体发育等过程都受到精密的调控,产生大量的优势卵泡是绵羊产多羔及实现快速扩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关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通过影响绵羊卵泡中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生长,进而调控卵泡的发育成熟,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探索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早日实现绵羊高效繁育。Notch是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度保守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各成员都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在卵泡发育早期发挥了主要作用,还有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和跨带突触(transzonal projections,TZPs)等物理连接方式,在细胞间的交流通讯起到重要作用。作者详细介绍了Notch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间隙连接及跨带突触的结构功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明绵羊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与源、库特征之间的关系,连续两年以10个不同来源、熟期、穗型、株型、小穗数的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幼穗分化阶段及抽穗期源库特征,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燕麦基因型源库特征及对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存在基因型差异,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穗粒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高11.22%~65.43%;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光合势、干物质量、粒数叶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幼穗分化较差品种,其中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是影响穗粒数形成的主要因素,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分别高0.99%~68.74%和0.85%~13.80%。综上所述,源库协调是燕麦幼穗分化良好的生理基础,可通过提高光合势和干物质量达到增源的目的,进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油用亚麻叶片、果球4个发育阶段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氢酶基因(sad)表达水平与可溶性糖含量、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以3个已知亚麻酸含量相对不同的油用亚麻品种为试验对象,应用q RT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组织中sa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用亚麻叶片和果球的不同发育阶段sad基因的表达模式符合正态分布,在品种和时期之间表达量差异明显。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果球和叶片中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sad基因表达量增加时,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减少;脂肪含量与sad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用亚麻中sad基因表达直接影响油用亚麻可溶性糖和脂肪含量,进而影响亚麻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尝试的用随机算法模拟虫子捕食的生活环境,采用距离参数作为倾向性选择条件,详细的描述了具体程序和结果数据。通过程序运行结果可以看出,运用具备随机算法数据倾向性算法能力的程序得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广泛的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