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3篇
  45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针对A型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74;特异性良好,与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对SVA核酸最低检测下限为3.75 copies/μL,而普通PCR最低检测下限为3.75×10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SV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检测猪水疱性疾病病原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开展SV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为提高基于电容法的小麦秸秆含水率检测模型的检测精度,扩大含水率检测范围,提高模型适应性,本文以小麦秸秆为研究对象,使用LCR数字电桥,测量含水率为10.43% ~25.89%的秸秆在频率0.05 ~ 100 kHz、容积密度90.03 ~179.42 kg/m3和温度25 ~40℃内的电容,利用连续投影法(Succes...  相似文献   
23.
沼液预处理玉米秸秆产沼气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液作为厌氧发酵的废弃物处理存在困难,但沼液可以对秸秆类原料进行预处理,为沼液的综合利用提供可能。为优化沼液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条件,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该文以沼液预处理前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产气量为指标,根据CCD(centralcomposite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沼液添加比例、温度和时间为因素,建立三者之间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处理TS(total solid)的降低,时间的延长,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越高,而温度在30℃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达到最大。从产气量来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过分的追求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会对产气量产生影响,经过响应面法优化产气量后得出最佳的预处理工艺为:沼液添加比例19.08%、预处理温度(30±1)℃、预处理时间为5 d,总产气量可提高30.76%。  相似文献   
24.
合理的气流分配室结构是气力式水稻穴盘成型机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气流分配室具有均匀的流场结构,生产出合格的穴盘,以气体控制方程为理论依据,利用FLUENT软件对气流分配室内气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技术,以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和底角为影响因素,速度不均匀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气流场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配气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底角;当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和底角分别为110 mm、15 mm和0°时,气流分配室流场均匀性较理想,此时速度不均匀系数为11.37%。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9%,双侧相关系数为0.028,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穴盘生产成型率为92.3%,穴孔质量和底面厚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2%和9.81%,满足穴盘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5.
不同基因型燕麦萌发期耐盐碱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的盐碱胁迫耐性,筛选适宜于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用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了研究。试验测定了150mmol/LNaHCO3胁迫下燕麦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势(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胚根鲜重(RFW)、胚芽鲜重(GFW)、胚根干重(RDW)、胚芽干重(GDW)、胚根长(RL)和胚芽长(GL)10个生长指标,运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评定不同燕麦品种的耐盐碱等级。结果表明:通过对各生长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分量分析,得到GP、RFW、RL相互独立的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92.182%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4类,其中蒙燕1号、SX3、晋燕9号为高度耐盐碱品种,T6、T13等5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坝莜12号、SX2等29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7号等12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由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D=-0.09+0.447GP+1.018RFW+0.366RL(R 2=1.000),可为快速筛选耐盐碱燕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7.
石蝉草乙醇提取物除草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超  陈敏  周颖  刘霞  叶火春  张静  冯岗 《植物保护》2018,44(2):199-203
为探明石蝉草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本研究采用小杯法和盆栽试验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根茎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苘麻和稗草根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73和0.80mg/mL,对茎长的IC50分别为0.77和0.89mg/mL;盆栽试验表明,5mg/mL浓度对稗草和苘麻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3%和82.02%,与对照药剂癸酸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不同改性生物炭对溶液中Cd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生物炭对溶液中重金属Cd的吸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升生物炭对Cd的吸附性能,以玉米芯、玉米秸秆、木屑为原料,分别在400℃、500℃、600℃和700℃密闭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通过微波改性、Na OH改性方法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Cd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用于处理镉污染水体的生物炭品种。结果表明:当Cd浓度为100 mg/L时,玉米秸秆-600℃-Na生物炭(B-6-Na)对Cd的吸附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量可达78.7 mg/g,去除率为78.7%,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0~120 min;当溶液p H达到7时,三种生物炭对Cd吸附率均超过80%以上;600℃条件下经Na OH溶液改性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更好地吸附溶液中的Cd。该研究结果为制备对污染物具有高效、深度净化功能的生物炭方法提供参考,在深入研究生物炭在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可行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9.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低温(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休眠解除过程中鳞茎细胞的淀粉粒的变化及细叶百合花芽分化的变化过程。通过石蜡切片和实体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期间,顶芽生长锥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增加,细叶百合花芽分化主要分为4个时期,0~48 d为小花原基分化期,60 d为外轮花被原基分化期,72 d为内轮花被原基分化期,84 d为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鳞片及顶芽细胞内淀粉粒数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冷藏0~24 d内,鳞茎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冷藏36 d以后细胞分裂数量逐渐增加,冷藏84 d分裂期细胞数量增加到2.6个。  相似文献   
30.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