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1篇
  59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及特殊的气候生态类型,于201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一年多点的统计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选育的16个材料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进行鉴定,以筛选出特征特性良好、丰产性状突出、适合宁夏南部雨养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的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陇鉴103’和‘陇中1号’在原州区中河乡高坡村(E1)与彭阳县玉洼村(E2)两点同时增产,其中‘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和‘陇鉴103’增产幅度大于10%;‘沧2007-1-1-1-1’在E1、E2两点同时减产,减产率分别为10.42%、11.24%;‘陇育0825’、‘Z0229-4-3’、‘Z0309-18-2’和‘Z0230-2’四份材料在E1增产,分别增产10.90%、9.94%、2.52%和5.39%,同时在E2减产,分别减产10.65%、14.20%、13.61%和17.16%;‘NB96022’、‘陇鉴107’、‘长5385-1’和‘2007-1-113’等4份材料在E1减产,分别减产15.81%、0.48%、20.84%和1.80%,同时在E2增产,分别增产12.43%、18.93%、18.34%和15.98%。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系)分为4大类。5个品种(系)在两个试验点适应性好(很好),1个品系在两点适应性较好,其他在E1、E2点都表现一般或较差。综上可知,E1和E2点环境差异明显,在两点选育的同时增产的品种广适性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同时应看到,品种间、品种与地点间互作均不显著,也就是说,参试材料中缺乏产量较突出的基因型,也缺乏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62.
针对宁南地区红梅杏防霜棚夜间棚内环境温度长期低于棚外,即出现了“冷室效应”,未达到预防霜冻效果,依据质、热平衡原理分别研究防霜棚覆盖层、棚内湿空气和土壤层的热量收支情况,以及防霜棚系统在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热量蓄积情况;分析棚内主要热湿参数的动态过程,以此探究防霜棚内相对湿度及湿空气状态变化对相变潜热的影响和棚内“冷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有效预防霜冻灾害的目的。结果表明:(1)春、秋季夜间棚内出现“冷室效应”时土壤层和覆盖层均因热损失较高成为失热部分,而棚内湿空气因得到热量较多成为得热部分。(2)春、秋季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累计得热量低于累计失热量,导致棚内热量失衡。(3)棚内湿空气热湿参数与棚外热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春季棚内的饱和水汽压除外);夜间棚内水汽密度与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均可反映因蒸发及冷凝而产生的潜热变化规律;棚内低温和较高的水汽密度使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无限接近,导致棚内相对湿度持续偏高。红梅杏防霜棚夜间累计得热量始终小于累计失热量,土壤层和覆盖层为最主要的热损失部分,在热量失衡的情况下出现了“冷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