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渭河流域百年尺度水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渭河流域在气候变化下百年尺度的旱涝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持、气候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收集1800—2017年历史资料重建旱涝序列,采用小波变换、滑动t检验、滑动相关等方法探究渭河近200 a来的旱涝规律,并探讨引起旱涝的可能原因。[结果]渭河流域近200 a来轻旱出现频率最高,大涝出现频率最低,前100 a上游以旱为主,下游以涝为主,后100 a则相反,中游旱涝变化波动较小。旱涝变化第一主周期上游为18 a,中游62 a,下游10 a,以中小周期为主。ENSO指数与渭河旱涝序列的滑动相关系数与ENSO方差下降的一致性,表明渭河旱涝与ENSO之间的遥相关机制。对比发现太阳黑子与旱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旱涝周期与降水分析表明两者在短周期下变化较为趋同。[结论]渭河旱涝前后突变有很高的继承性,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旱涝空间差异明显,且太阳黑子谷值时更应注意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62.
大海子地裂缝分布于千河四级阶地与黄土台塬之间的黄土坡地区,目前正处于滑坡的蠕动变形阶段。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地裂缝形成的基础条件,梯田的蓄水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连阴雨及暴雨是地裂缝形成、扩展的诱发因素。人工切削坡脚造成斜坡的不稳定状态则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地裂缝一旦形成,它便同梯田中的黄土陷穴一起成为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通道。离石黄土中古土壤层所具有的相对不透水性,使其与上覆黄土的分界面成为潜在的滑动面。建议采取搬迁住户,改造梯田。加强监测,合理布局村落等措施来减小以至消除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渭河流域极端降水特性指标及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于渭河流域1961—2016年41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和流域历史洪水资料,选定极端降水量(R95P)、极端降水频数(RD95)、极端降水强度(RI95)和极端降水贡献率(RC95)4个极端降水特性指标,采用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普通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各指标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子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极端降水阈值介于16.40~26.29 mm,流域中17%以上的气象台站极端降水阈值超过25 mm。(2)空间分布上,R95P介于127.81~201.41 mm,随纬度升高而减少; RD95干流和泾河流域较高。RI95介于24.37~39.81 mm/d,与R95P空间分布相关性较好,干流东部和下游较高,综上,渭河流域极端降水量越大的区域极端降水强度越高,未来应考虑多区域极端降水对干流及下游河道的叠加作用,降低灾害风险。(3)年际变化上,R95P和RD95变化不显著,RI95和RC95呈轻微增加趋势,2000年后增加显著。(4)渭河流域几次大洪灾均伴随着极端降水,渭河下游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渭河流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MIP5模式输出产品,采用双曲线插值方法获取渭河流域56个站点1850—2005年降水、蒸发及气温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Arc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气候要素的多尺度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渭河流域近156 a来年均气温、降水为上升趋势,趋势率分别为0.028℃/10 a,0.09 mm/10 a,年蒸发量为减少趋势,趋势速率为-5.1mm/10 a,温度和降水季节变化与年变化基本趋于一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渭河流域中游、下游与南部降水相对变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上游与泾河及洛河支流降水相对变率趋势一致,相对变率在-2.8%~14.98%。整个流域温度、蒸发量相对变率为-2.3%~-3.47%及-2.35%~6.54%。各气候要素均存在5~20 a的短周期变化以及110 a长周期变化,气温及蒸发分别在1986年及1963年发生突变现象,降水无突变点出现。总体而言,渭河流域近156 a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向,降水及蒸发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以及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65.
利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宝鸡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个人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最大成分是肉类,其次是奶类,两者占个人总足迹的64%以上;(2)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大小与年龄并无很大的关系,而与消费水平、个人偏好密切相关;(3)中小学生中男生的个人生态足迹大于女生的个人生态足迹。通过上述分析,希望为宝鸡市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农家乐"特色旅游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服务单一、缺少"农"味等问题,使"农家乐"陷入了1种平台发展期。对此,应该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意识,体现"农"味;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加大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本地"农家乐"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67.
近60年来西安市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红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1-83,86
利用西安市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对近60年西安市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近6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81℃/10年,特别是冬暖化程度较大。②西安市年降水量以6.752 mm/10年趋势下降。但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③西安市近60年的暖干化,使得该地气候更具有大陆性及脆弱性。  相似文献   
68.
对非同质保单组合建立了一元混合Poisson分布模型,并对具有相依风险的保单组合中两种保险责任的索赔次数(N1,N2)建立了二元混合Poisson模型,利用母函数与矩母函数研究了一元及二元混合Poisson分布的优良性质,二者特别适合刻画非同质风险的索赔次数,混合Poisson分布的方差越大于均值,保单组合中的非同质性...  相似文献   
69.
崔芳  袁博 《江西农业学报》2011,(11):171-174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净化机制,同时对人工湿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该文参照了排入西安市兴庆湖的混合污水的水质,采用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入湖污水进行处理,测定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人工...  相似文献   
70.
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2~8.40、4.22~13.90 g·kg~(-1)、0.77~1.84 g·kg~(-1)和0.73~2.45 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2.73%、7.83、7.66 g·kg~(-1)、1.20 g·kg~(-1)和1.40 g·kg~(-1),其表现C、N元素相对匮乏,而P元素相对丰富;其次,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园区土壤中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30%、35.71%和21.15%,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1.99、2.68~10.90和0.48~1.41,均值分别为6.57、5.91和0.9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pH值与C/P呈显著正相关性;在0.01水平上,pH值与TN、pH值与TP、TN与C/N、TN与C/P、TP与C/N、TP与C/P、TP与N/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H值与C/N、SOC与C/N、SOC与C/P、TN与TP、C/N与C/P及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