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8篇
  46篇
综合类   30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Nearly 500 basidiomycetous yeast species were accepted in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 published in 2011. However, this number present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of yeast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ure. Possibly more than 99 % of yeast species, as is true for many groups of fungi, are yet unknown and await discover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nearly 200 unidentified isolates were obtained during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surveys of yeasts in phyllosphere and soils, mainly from China. Among these isolates, 107 new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rDNA) [D1/D2 domains of the large subunit (LSU), the small subunit (SSU),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ncluding the 5.8S rDNA (ITS)] and protein-coding genes [both subunits of DNA polymerase II (RPB1 and RPB2),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 (TEF1) and the mitochondrial gene cytochrome b (CYTB)], and physiological comparisons. Forty-six of these belong to 16 genera in the Tremellomycetes (Agaricomycotina). The other 61 are distributed in 26 genera in the Pucciniomycotina. Here we circumscribe eight new genera, three new families and two new orders based on the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es combined with the clustering optimisation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ed similarity thresholds for yeasts and filamentous fungal delimitation at genus and higher ranks. Additionally, as a result of these analyses, three new combinations are proposed and 66 taxa are validated.  相似文献   
142.
吕志堂  刘江  张维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50-3350,3353
[目的]通过确定12株典型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初步探讨铁矿尾矿中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并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12株铁矿尾矿放线菌均属于链霉菌属,与进化关系最近的已知菌株同源性为98.7%~100%。[结论]铁矿尾矿中可培养放线菌类群以链霉菌为主,其中存在大量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43.
王谦  付强  卢朝亮  齐玲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1-1021,1023
探讨了几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8%燕麦的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白灵侧耳菇脚水对褐口蘑菌丝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利用常见中草药(大黄、丁香、黄连、连翘、生地、桔梗)、几种植物叶片(柳树叶、茴香、杨树叶、银杏叶)和葱属植物(大蒜、韭菜、葱、洋葱),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的4种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胶胞炭疽菌、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ZY和FH对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100%,优于SY和CS;但4种复方制剂对立枯丝核菌和胶胞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抑菌率均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145.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如叶表皮细胞形状、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指数等,这些特征为蒿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6.
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蒿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本试验系统研究了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油蒿生长,改善了油蒿叶片水分状况,增强了叶片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使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保护系统(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功能增强,但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7.
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8.
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28℃恒温及30的盐度不变,在加入螯合剂cephlex—100去除重金属离子后的天然海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Sr^2 和Zn^2 ,对卤虫(Atremia scline)进行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海水中Sr^2 和Zn^2 的浓度分别为40~60μg/L和20~30μg/L时,对卤虫的孵化及其变态发育最为有利。而在海水养殖生产中,由于沿海水域污染,Zn^2 的含量往往超标,故应认真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9.
于春霞 《水产学报》2002,26(4):307-312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相似文献   
150.
参照豆科其他植物的鲨烯合酶基因序列设计了引物,通过逆转录PCR方法,从荚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中克隆了鲨烯合酶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HQ829974)。通过BLAST发现黄芪鲨烯合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豆鲨烯合酶(BAA22559.1)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了88%。黄芪鲨烯合酶的克隆为以后通过基因转化提高黄芪皂苷含量亦或通过生物工程手段生产黄芪皂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