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植酸酶作为释放植物中磷的高效水解酶,低剂量植酸酶在动物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超剂量添加植酸酶对猪的生长潜力有较大促进作用,但目前关于超剂量植酸酶的研究和应用尚为缺乏。本文从植酸和植酸酶的作用机理、超剂量植酸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耐辐射戈壁异常球菌(Deinococcus gobiensis I-0)是本研究室分离于戈壁沙漠环境中的微生物,对辐射、氧化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有超强的抗性。该菌基因组含有2个冷激蛋白编码基因(csp1,Dgo_CA1136和csp2,Dgo_PA0041),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的冷激蛋白家族特有的结构域。本研究以戈壁异常球菌I-0 Csp1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Csp1能显著增强模式菌株大肠杆菌对低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QRT-PCR分析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Csp1表达菌株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A和otsB)表达显著上调,其降解基因(treB、treC)无显著变化。Csp1通过调控海藻糖代谢途径,促进渗透保护物的积累,可能是增强细胞盐、干旱等胁迫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出全生育期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方法]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诱发发病对6个生产常用小麦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各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结果不完全一致。全生育期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川麦107、豫麦18、绵麦28,其中,川麦107全生育期抗病且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18和绵麦28因为苗期表现为近免疫,而成株期分别表现为高抗和中抗,结合综合性状,建议在生产上适度种植。扬麦11、晋麦54、济麦20虽然苗期表现为抗病,但成株期均表现感病,建议在生产上停止使用。成株期各鉴定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因素均呈正相关。[结论]试验结果为四川省小麦生产的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土壤Fe2+含量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增加2.2~4.8 cmol·kg-1;土壤Fe2+含量增加10.8~40.8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23.2~96.5 mV。其中,当秸秆残茬量超过5.0 t·hm-2时,秧苗移栽-返青期土壤Fe2+含量增加88.2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196 mv,不利于水稻生长。(2) 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稻谷产量降低1 140~1 560 kg·hm-2;当秸秆残茬量高于5.0 t·hm-2时,稻谷千粒重降低0.2 g,结实率等显著降低4.2%。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0~250mmol/L NaCl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豇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150mmol/L浓度时,3者的含量都达到最大值;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开始逐渐上升,它们的活性分别在100mmol/L、150mmol/L和150mmol/L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同时,对NaCl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行适时定量PCR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转录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说明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NaCl诱导了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3种抗氧化酶活性相应地提高,从而提高了豇豆应对NaCl胁迫的能力。本文结果将为今后豇豆在盐碱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旨在使用自由采食法(FF)和排空强饲法(TF)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和高粱原料的鸡表观代谢能(AME)及真代谢能(TME),以比较两种评定方法对鸡有效能值的影响。试验共分3期开展,每期试验选取健康体成熟的海兰褐壳公鸡共108只,根据体重均匀原则将96只公鸡分为FF法组和TF法组,每个方法下设12个饲粮处理,每个饲粮处理4只鸡,其中FF法每2只鸡为1个重复,TF法每1只鸡为1个重复;12个饲粮处理包括6种来源的玉米饲粮、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和5种来源的高粱饲粮,收集全部排泄物以测定饲粮及饲料原料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每期取与试验组体重相近的5只公鸡测定内源损失。结果表明:1)使用FF法评定6种玉米的AME范围为15.82~16.23 MJ·kg-1 DM (P<0.05,CV=0.98%),TME范围为15.95~16.36 MJ·kg-1DM (P<0.05,CV=0.99%);5种高粱的AME范围在13.43~15.37 MJ·kg-1 DM (P<0.05,CV=5.16%),TME范围为13.59~15.48 MJ·kg-1 DM (P<0.05,CV=5.10%);2)使用TF法评定6种玉米的AME范围为14.35~15.01 MJ·kg-1 DM (P<0.05,CV=1.66%),TME范围为16.00~16.64 MJ·kg-1 DM (P<0.05,CV=1.45%);5种高粱的AME范围为12.51~14.87 MJ·kg-1 DM (P<0.05,CV=6.74%),TME范围为14.08~16.45 MJ·kg-1 DM (P<0.05,CV=6.04%);3) FF法测定的6种玉米AME值比TF法测值高9.42%(P<0.05),但TME在两种方法间差异不显著;FF法测定的5种高粱AME比TF法测值高5.65%(P<0.05),而TF测定的TME比FF法测定值高4.82%(P<0.05)。由此得出,不同来源玉米和高粱原料的鸡有效能值存在明显差异,自由采食法和排空强饲法会影响鸡玉米和高粱有效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37.
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降解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环境友好型地膜研发过程中选择对土壤环境有最小负效应的聚乙烯分子量和降解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L9(34)设计试验,采用PCR-DGGE检测技术分析混入地膜粉末的土壤在3a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土壤自身性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就聚乙烯因素而言,Mn=2 000(数均分子量,下同)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以大残留量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之对照处理有明显变化;混入小分子量聚乙烯、大分子量大残留量聚乙烯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复杂系数分别增加了18.7%和2.6%。[结论]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且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多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旨在比较保育舍和育肥舍气溶胶微生物组成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丰度的差异。采集8个保育舍和8个育肥舍的空气样品,用RT-qPCR方法检测特定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结果表明:与保育舍相比,育肥舍气溶胶微生物组中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拟杆菌门、梭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育肥舍气溶胶中TetB、TetH、TetZ、TetO、TetQ和TetW的拷贝数显著低于保育舍(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保育舍和育肥舍气溶胶可按照微生物丰度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丰度进行聚类。由此可见,不同猪舍类型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保育舍抗性基因丰度显著高于育肥舍。  相似文献   
40.
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病因。在赫章县兴发养殖场选取20只锌(Zn)缺乏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试验组,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选取20只健康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血液及肝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参数,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试验牧场土壤及牧草中锌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Zn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NE)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白细胞数(WBC)、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主要由土壤和牧草锌含量过低引起,且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锌可以防治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