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叶色突变体,对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探索叶绿体发育进程、光合色素代谢及核质互作信号通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被挖掘利用。本研究从水稻白化突变体类型、产生原因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介绍了白化突变体在水稻杂交育种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深入发掘利用水稻白化突变基因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验地点,于2022和2023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旱地稻田中的蛴螬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及鉴定;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函数法及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不同试验点旱地稻田蛴螬空间分布型和聚集原因,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拟合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3个试验地点的旱地稻田共发现9种蛴螬,隶属于3科6属,其中黑阿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和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主要的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30.91%和24.18%。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及Taylor幂法结果显示,2022和2023年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蛴螬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α<0,β>1);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表明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旱地稻田蛴螬个...  相似文献   
33.
以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踏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屏边县内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进行调查,以期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319种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6纲17目50科114属,发现云南新记录3种,分别为半血红丝膜菌(Cortinarius semisanguineus(Fr.) Gillet)、赤杨木层孔菌(Phellinus alni(L.) Quél.)和西伯利亚干酪菌(Tyromyces sibiricus(Penzina&Ryvarden) Spirin)。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等共9科,含186种,占总种数的58.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等共17属,含166种,占总种数的52.04%。经研究分析,屏边县大型真菌经济类型丰富,有食用菌82种,药用菌34种,毒菌29种和食药兼用菌10种,其中食用菌种类高达总种数的25.71%。  相似文献   
34.
‘月亮谷’是云南元阳梯田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籼稻品种,种植历史逾百年仍保持对稻瘟菌较稳定的田间抗性,我们猜测其原因与‘月亮谷’-稻瘟菌的群体互作有关。为此,本研究采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利用稻瘟菌16对SSR引物,对从‘月亮谷’不同单粒传纯系、‘月亮谷’自然群体、现代品种‘合系22-2’及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环境中分离到的稻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不同‘月亮谷’纯系对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来源于梯田环境的稻瘟菌与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明显,梯田环境:Ht=0.160 3,I=0.323 8;水稻寄主群体:Ht=0.092 9,I=0.200 9。而且,分离自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也较大,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的总体趋势是:‘月亮谷’感病纯系(L4、L3)>‘月亮谷’自然群体(G5)>‘月亮谷’抗病纯系(L1、L2)>‘合系22-2’(H6)。基于neighbor-joining的聚类分析发现,从环境(Y)中挑选的30株稻瘟菌和6个不同水稻寄主材料上分离到的稻瘟菌群体在相同相似...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天然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和厚朴酚与化学合成杀菌剂百菌清、啶酰菌胺混配的增效作用,筛选出能够防治灰霉病的混剂,本研究将百里香酚、和厚朴酚分别与百菌清、啶酰菌胺以不同比例混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并将Bliss法、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结合,以优化筛选方案,评价混剂的联合毒力。实验结果表明:将Bliss法、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结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筛选工作量,且准确率较高;百里香酚和百菌清以质量比5:1、2:3、1:5和1:10比例混配,和厚朴酚和百菌清以质量比10:1、5:1、3:2、2:3和1:10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和厚朴酚和百菌清以10:1比例混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最明显,其CTC值为309.15,以1:10比例混配时抑菌活性最高,其对B. cinereaEC50为0.29 mg/L,高于杀菌剂百菌清。因此,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是筛选杀菌剂混剂配方的合理方案,天然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和厚朴酚与百菌清以合理比例混配所得混剂具有防治灰霉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36.
番茄斑萎病毒病(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云南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毒病,本研究旨在筛选有效的药剂防控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从而减少烟草经济损失。通过小区试验,分别研究了1%香菇多糖水剂、3%超敏蛋白微粒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2%嘧肽霉素水剂对田间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的4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1%香菇多糖、3%超敏蛋白、5%氨基寡糖素和2%嘧肽霉素对烟草TSWV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1.11%~39.90%、54.34%~59.91%、8.69%~38.21%和22.75%~43.32%,4种药剂对烟草PVY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5.08%~71.06%、68.10%~82.24%、37.76%~55.36%和58.07%~68.86%,其中,3%超敏蛋白的防效最好,其烟草TSWV和PVY防治效果分别高于50%和60%,其次是2%嘧肽霉素,对烟草TSWV和PVY防治效果分别高于22%和58%。防治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以3%超敏蛋白微粒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2%嘧肽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种类?发生动态及常用杀虫剂对葡萄上优势种蓟马的毒力, 本研究采集鉴定了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成虫1 882头, 选用黄色和蓝色2种粘虫板监测了葡萄以及两种诱集植物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上蓟马发生动态, 并采用菜豆浸渍饲喂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葡萄上优势种蓟马棕榈蓟马Thrips palmi?黄蓟马Thrips flavus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 在避雨栽培葡萄上共采集到隶属于2科4属的10种蓟马, 其中棕榈蓟马(35.97%)?黄蓟马(29.22%)和西花蓟马(24.50%)为优势种蓟马?根据四分位法得到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发生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 在发生早期和主要发生期葡萄树上部蓟马发生量显著高于下部?两种诱集植物均对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且在各个发生期黄金菊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蓝花鼠尾草?6种杀虫剂对棕榈蓟马的毒力作用依次为:啶虫脒>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高效氟氯氰菊酯; 对黄蓟马的毒力作用依次为:阿维菌素>啶虫脒>噻虫嗪>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高效氟氯氰菊酯; 对西花蓟马的毒力作用依次为:阿维菌素>噻虫嗪>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上述结果表明, 为害避雨栽培葡萄的蓟马主要为棕榈蓟马?黄蓟马和西花蓟马, 推荐使用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嗪进行防治?同时, 可在葡萄园周围种植黄金菊和蓝花鼠尾草作为诱集植物诱集后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38.
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是近年来危害云南中西部地区冬季作物田的恶性杂草。云南冬季作物以阔叶作物为主, 有必要开展在阔叶作物田小籽虉草的化学防除效果研究。本研究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150 g/L精吡氟禾草灵EC、10%精喹禾灵EC、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240 g/L烯草酮EC、12.5%烯禾啶EC、5%唑啉草酯EC等7种阔叶作物田茎叶处理剂对小籽虉草的防效以及对油菜和蚕豆的安全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 药后30 d, 5%唑啉草酯EC、12.5%烯禾啶EC、10%精喹禾灵EC在推荐剂量作用下对小籽虉草的鲜重防效超过90%, 杂草植株表现明显枯死症状, 并且安全性指数均大于2; 240 g/L烯草酮EC的株防效较差, 鲜重防效也低于50%; 其他药剂的鲜重防效为80%左右。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5%唑啉草酯EC防效最优, 接近95%,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2.5%烯禾啶EC等防效能达到90%, 其他药剂的防效也超过80%, 所有药剂对油菜和蚕豆均安全。以上结果表明, 当前大多数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对小籽虉草高效, 对作物安全, 控制小籽虉草的备选除草剂品种较多。  相似文献   
39.
测定了云南省富民县6种桉树人工林和云南松人工林(对照)地表(020 cm)土壤的N、P、K养分含量。结果显示:①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较云南松林地低,除全磷含量与云南松林地相当外,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低于云南松的含量水平。②桉树人工林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较低。6种桉树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较缺(4级)为主、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水平中等、全磷较为丰富、速效磷含量多处于中等水平、全钾和速效钾都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40.
《天津农业科学》2016,(9):25-30
用7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子标记(条中23,条中29,条中31,条中32,条中33,,V26和水源型)分析云南省小麦主产区采集的1 206份小麦条锈病的样品,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条中33号生理小种(CYR33)在云南各小麦主产区的检出率都是最高的,其检出率都在90%以上,是云南各小麦主产区的优势小种;在用近几年新出现的新菌系V26新菌系检测云南的小麦条锈菌时,发现V26新菌系在云南小麦条锈菌中的检出率也较高,各地的检出率均达72.0%以上,后期有可能上升为小麦条锈菌的优势小种;另外,单个病斑能够检出1~7个不等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而且95%以上的样品能够从单个病斑上检出3个或3个以上的生理小种,这暗示着小麦条锈病存在多个小种复合侵染的情况且很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