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鲜烟叶烘烤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客观因素、农艺性状和主要生理生化指标3个方面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价鲜烟叶烘烤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洛阳基本烟田不同茬口土壤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洛阳基本烟田不同茬口105个土壤样品分析,评价了洛阳基本烟田主要茬口植烟土壤的养分现状。结果表明:不同茬口(烟草、红薯、花生、大豆、谷子、芝麻、玉米、辣椒)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1%,其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辣椒花生大豆谷子烟草芝麻红薯玉米;不同茬口土壤有效氮介于1.00%~1.50%之间,由低到高排列为辣椒花生谷子烟草大豆芝麻红薯玉米,需注意氮肥使用量;不同茬口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优质烟叶生产的适宜范围或在范围下限,需要增施磷肥并提高磷素有效性;不同前茬作物对土壤缓效钾、速效钾的影响都较小,均在生产优质烟叶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内;不同茬口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之间差异较小,介于4.79~5.76 mg/kg之间,较为适宜生产优质烟叶;不同茬口土壤有效B、有效Cu处于缺乏至极度缺乏状态;不同茬口土壤有效Mn含量差异较大,处于丰富至极度缺乏状态;不同茬口土壤有效锌、有效铁含量处于中等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33.
不同肥料配比对‘秦烟96’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豫西烟区‘秦烟96’的最佳施肥量,采用3因素(N、P、K)、4水平(不施、少施、正常、多施)试验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于团棵期、成熟期测定不同肥料配比下,烟草氮磷钾的含量以及养分吸收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团棵期,随着施氮量增加,烟叶养分含量增加;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烟叶氮含量降低,磷含量变化不显著,钾含量先升后降。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5、30、90 kg/hm2时,烟叶氮磷钾含量都较高。在成熟期,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90、60、90 kg/hm2时,烟叶N含量为2.57%,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5.6%;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90、90 kg/hm2时,烟叶P含量达1.30%,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1%;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60、90 kg/hm2时,烟叶K含量达0.99%,与对照相比增加了52.3%。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60、90 kg/hm2时,烟草对氮素是利用效率最高,为47.4 kg/kg,与CK相比增加了6.76%。在本研究条件下,‘秦烟96’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为45、60、90 kg/hm2。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豫西烟区最优的栽培措施组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氮用量和密度对烟叶化学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相比,品种对总糖和还原糖影响最大;施氮量增加使烟叶总氮含量增加;3个因素对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得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品种>密度,获得化学成分最协调的栽培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从产量上分析,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品种>施氮量>密度,要获得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3B3C3(品种:豫烟6号;移栽密度:18000株·hm-2;施氮量:90.0 kg·hm-2);从产值上分析,最好的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其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为62770.5元·hm-2、19.21元·kg-1和58.6%。综合分析,在豫西烟区前期干旱后期降水分配较均匀且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可选择品种秦烟96,种植密度16500株·hm-2,氮肥施用量67.5 kg·hm-2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相比,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好于全部基施。相同施氮量不同氮基追肥比例下的经济性状比较,产量以氮肥基∶追=1∶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85.2kg/hm2即N3(1∶1)产量达3 265.5kg/hm2;从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析,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之间相比以基∶追=3∶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60kg/hm2即N2(3∶1)处理产值达38 085.0元/hm2,上等烟比例达25.8%,均价为13.95元/kg。相同基追比例下,N3水平与氮肥37.5kg/hm2即N1水平之间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而N2和N3水平间差异则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施氮量以60kg/hm2,施用方式以基∶追=3∶1为宜。  相似文献   
36.
以中烟100、NC89、秦烟96为对照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烤烟新品系LY1306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LY1306的中上部烟叶成熟,颜色橘黄,结构尚疏松~疏松,身份适中,油分含量有~多,上部叶色度强,中部叶色度浓;物理性状良好;化学成分糖类偏高,总体较协调;香气质好,香气含量足,评吸质量表现中偏浓香型。总之,LY1306烤后烟叶处于优质烟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7.
为确定烤烟新品系LY1306的最佳氮用量与留叶数组合,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用量(N)为主区、留叶数(L)为副区并均设3个水平(N:22.5、37.5、52.5 kg/hm2;留叶数:22、24、26片/株),研究两者及其互作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光合特性和烤后烟叶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碳氮代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施氮量和留叶数的合理组合有利于LY1306上部叶开片,成熟过程中也能保持合理的碳氮代谢强度和光合速率。3个留叶水平下,烟叶产量以及总氮、烟碱含量均以高氮处理最高,产值和钾含量则以中氮处理最高;3个施氮水平下,烟叶产量及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以高留叶水平最高,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则以中留叶水平最高。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则随着施氮量和留叶数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施氮量37.5 kg/hm2和单株留叶24片处理组合最高。综之,施氮量37.5 kg/hm2和单株留叶24片可以提高LY1306烤后烟叶的等级...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烤烟杂交种‘YY021’的烘烤特性及杂种优势,以‘YY021’及其母本‘MSY106’、父本‘LY1306’为研究对象,采用暗箱试验研究上部烟、中部烟和下部烟的变黄、变褐特性;采用电烤箱试验,研究中部烟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评价‘YY021’易烤性和耐烤性及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上、中、下部位叶片变黄速率均表现为‘YY021’>‘LY1306’>‘MSY106’,下部和中部烟叶变褐速率表现为‘LY1306’>‘MSY106’>‘YY021’,上部烟叶变褐速率表现为‘LY1306’>‘YY021’>‘MSY106’。‘YY021’及其父母本变黄指数和变褐指数均随着叶片部位升高而减小。中部烟叶失水均衡性表现为‘LY1306’显著高于‘MSY106’,‘YY021’介于父母本中间,有中亲优势。‘YY021’中部烟叶绿素降解速率与父母本差异不显著,无杂种优势。中部烟PPO活性均值表现为‘MSY106’>‘YY021’>‘LY1306’,品种间差异显著,‘YY021’有中亲优势。综合上述各指标...  相似文献   
39.
以中烟100、云烟87和NC89为对照品种,采用PEG(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试验,结合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河南省烤烟新品种的影响,采用干旱指数法综合评价新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河洛1号抗旱性最强;其次是豫浓香201,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较强,重度干旱则影响烟叶正常生长;渠首1号抗旱性与对照品种NC89、中烟100和云烟87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0.
重庆市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啸  杨超  江凯  郭瑞  宫长荣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00-202
密集烤房是制约烤烟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重庆密集烤房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重庆的烤房建设要完善扶持政策、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优心设备、构建培训网络、积极抓好专业化服务,为重庆密集烤房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