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分析庆阳市降水的变化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农气象服务,利用环县、庆城、西峰1960—2012年的降水资料,应用变异系数、变化趋势、累计距平及滑动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各地降水量的变率均较大,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庆城>环县>西峰;通过季降水趋势分析,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春季、秋季的降水量减少造成;环县和庆城的降水量前期增加,中后期减少;西峰前中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均具有突变的特征,环县和庆城的降水突变点在1968年,西峰的降水突变点在2001年。因降水呈减少趋势,对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降水变率大,大多数年份防旱和抗洪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3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位于黄土高原董志塬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0~50 cm土壤水分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贮水量呈逐年减少,气候趋向暖干化的变化特征。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稳定期—迅速下降期—上升期;土壤水分突变年发生在2000年,之后递减趋势明显;玉米发育期日耗水强度最大时段出现在拔节—乳熟期,且土壤水分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日耗水量减少0.1 mm;玉米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该趋势并不明显,土壤水分发生突变后(2000—2012年)比突变前(1990—1999年)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3 mm/kg。分析不同水分年型的水分利用效率发现,平水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也最高,枯水年次之,丰水年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33.
祁连山区春季积雪对河西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祁连山区14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春季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最大平均积雪深度和河西6地春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时间变化规律和积雪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的三阶曲线总体呈"高—低—高—低"的趋势,60、80年代增加,70、90年代减小。河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趋势最明显的是抽穗期,其次是拔节期和成熟期。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河西春小麦多数生育期为正相关。极端最大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播种期,其次是3叶期;与张掖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极端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和成熟期。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播种期和3叶期为正相关;与张掖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较显著的是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34.
合水县苹果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苹果生长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合水县苹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资源,针对苹果生长期常见的气象灾害提出科学应对措施,旨在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地方气候资源,提升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5.
温度对陇东地区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及品质区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温度对陇东地区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并进行苹果品质区划,对2016—2017年庆阳市19个乡镇的红富士苹果园成熟期取样,测定苹果的含糖量和硬度,采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将含糖量和硬度与温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含糖量贡献呈现正效应的主要因子是9月中旬以后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增幅较大的是10月上旬和中旬的平均气温,每升高1℃含糖量增加0.265%~0.304%。对硬度贡献呈现正效应的主要因子是9月各旬的最高气温、8月各旬的最低气温、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10月中旬的日较差;增幅较大的是10月中旬日较差,每升高1℃硬度增加0.258 kg/cm 2。苹果含糖量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平均气温呈现2次曲线,硬度与7—9月平均日较差呈现3次曲线。苹果含糖量低于10.5%,硬度小于6.43 kg/cm 2的为品质较差区;含糖量高于13.6%,硬度大于6.72 kg/cm 2为品质较优区;含糖量在11.2%~13.0%,硬度大于6.44 kg/cm 2为品质适中区;董志塬区的红富士苹果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西峰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1981—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和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总的来讲,冬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冬季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5℃/a。冬季平均气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抽穗和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0,其次是拔节期,相关系数为-0.49。冬暖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在拔节期后比正常年提前,冬冷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均比正常年推迟。  相似文献   
37.
基于MODIS/TERRA、FY-3B/MERSI和HJ/CCD监测数据,结合研究区同步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利用垂直干旱指数(PDI),对比分析了各传感器在干旱时空动态中对旱情响应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各遥感卫星监测到的PDI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0~20 cm相对湿度相关最为密切;MODIS的PDI监测信息与实际春旱发展前期状况最为接近,HJ的PDI监测信息对干旱后期效应性相对较差, HJ、MODIS和FY3B的PDI监测信息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干旱缓解后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8.
使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苹果观测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终霜冻和苹果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春季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 d·10a-1,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 1984年以来苹果开花盛期以5.9 d·10a-1的速率极显著提前,1998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8—2012年平均开花盛期比1984—1997年提前10 d。气候持续变暖,苹果开花盛期提前的速率明显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苹果花蕾出现至开花盛期遭受春季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39.
环县55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对干旱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环县干旱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利用甘肃省环县1957—2012年的55年气温、降水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1957年以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环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气候变暖已成事实,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中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率为0.385℃/10 a,平均最高温度增温率高达0.597℃/10 a,显著高于全国增温率,通过YAMAMOTO、累积距平等方法检验1987年是气候突变点,1987—2012年与1957—1986年相比,平均温度增加了1.2℃,冬季增加了1.3℃;环县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倾向率为-14.013 mm/10 a,其中春、夏、秋季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秋季减少最显著;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后大旱、大涝的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1987年气候变暖后大旱的概率增加5%,大涝概率增加3%。  相似文献   
40.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81—2013连续33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气候因子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33年来,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0.75℃/10 a;有效积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45.79℃/10 a;降水总量下降,气候倾向率为-29.17 mm/10 a;日照时数增加,气候倾向率为25.75 h/10 a。气候变化引起陇东塬区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开始期推迟,返青、拔节、抽穗、成熟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倾向率为-6.69 d/10 a;植株生长高度下降;植株密度,三叶期增加,其余发育期减少;分蘖数和大蘖数减少;越冬死亡率下降;不孕小穗率减少,籽粒数、千粒重、亩成穗率增加。1981—2013年陇东塬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上升趋势,气候产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水资源短缺是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制约因素,温度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