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2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任涛  郗伟华  朱凡 《草业学报》2016,25(6):126-135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年内季节和年际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分析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2纲12目50科52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鳃金龟科,亚优势类群为蚁科,两者占总个体数的47.34%;常见类群包括13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41.95%;稀有类群包括37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0.71%。结果显示,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组成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微生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并且地面节肢动物与地表植被的个体数季节分布格局不同。特别是2013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地表草本个体数的季节分布呈相反变化关系。但是,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格局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年际间分布差别较小,而年内季节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个体数分布格局年内、年际间均变化较大,并且与地表植被呈现不同的响应规律。但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季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气象和农业数据,对山西省2005-2014年11个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及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全省综合作物生产水足迹由1.75m~3/kg减少到1.31m~3/kg;2)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区域间有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其中大同、吕梁、太原生产水足迹较高,具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3)山西省粮食作物年均水足迹总量为163.65亿m~3,高于全省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该结果可为山西省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相似文献   
104.
为筛选青枯菌M5菌株特有的序列,利用SSH技术对青枯菌生理小种5号菌株M5(tester)和生理小种1号菌株GMI1000(driver)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别提取二者基因组DNA,RsaⅠ酶切,将酶切后M5菌株DNA分为两份,分别与接头1和接头2R连接,然后进行两轮杂交和两轮PCR扩增,并检测连接效率与消减效率。将获得的消减PCR产物,即差异基因/差异DNA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建立消减文库。随机挑取96个白色克隆,经菌液PCR法测定,80个为预期阳性,含有预期的插入片段。首次构建了青枯菌M5菌株特异基因的抑制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青枯菌M5菌株特异核苷酸片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氮、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设置氮磷钾肥相互配施及单施处理,研究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对小麦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NPKNPNKPK,肥料单施对产量的影响是NPK.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成穗数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对提高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作用较大,对沉淀值影响较小.单施氮肥、钾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单施磷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对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影响不大.因此,在强筋小麦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方施用,尤其是氮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6.
以耐旱型苦荞(迪庆苦荞)和旱敏感型苦荞(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苦荞品种的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为苦荞的抗旱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苦荞生长,表现为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花期复水后影响得到缓解,表现为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茎叶干重恢复最佳,干旱胁迫下的迪庆苦荞与黑丰一号相比,茎叶干重增加了54.81%,复水处理与干旱处理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分别显著增加了83.78%、47.28%。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迪庆苦荞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干旱胁迫下苦荞叶片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升高,复水处理与干旱胁迫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的IA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50%、21.19%,ABA含量分别降低了20.15%、18.18%,表明复水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对内源激素的影响。干旱抑制了苦荞的生长,但复水使两个品种的苦荞均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和部分补偿效应,且耐旱品种(迪庆苦荞)的恢复程度比旱敏感品种(黑丰一号)更好。  相似文献   
107.
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微生物肥料(固体生物有机肥+液体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以短枝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100%化肥(CK)、微生物肥料+100%化肥(T1)、微生物肥料+80%化肥(T2)、微生物肥料+60%化肥(T3)、微生物肥料+40%化肥(T4)、微生物肥料+20%化肥(T5)、仅微生物肥料(T6)共7种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果树的树体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生物肥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够增加新梢长度、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促进苹果树体的生长,提高苹果产量。在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情况下,化肥施用量只需要施用通常的60%(T3),即可满足苹果生长,并能提高土壤质量,使果园的净利润达到最大。说明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在苹果种植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苹果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为给光合细菌(PSB)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浓度的PSBB菌液对临丰3号小麦种子做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倍PSBB菌稀释液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原菌液有抑制作用。在萌发后期,PSBB菌液处理组的小麦种子芽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稀释10倍PSB处理组的芽长达到了14.2 cm。适当浓度的PSBB处理会提高小麦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还原性糖含量(P<0.05),并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说明PSBB可通过改善小麦种子的生理生化代谢,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明化学调控物质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及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烯效唑、水杨酸、硅酸钠、硝酸镧等4种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临汾8050和临旱536)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减少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MDA含量,增加幼苗的次生根数、总根长、根冠比、功能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Pro含量、 SOD和POD活性,但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未达显著水平。2个小麦品种对化学调控物质处理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适当浓度化学调控物质浸种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的伤害,具有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吉林农业科学》2017,(6):58-63
为促进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双孢蘑菇土窑洞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通过试验示范,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土窑洞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栽培设施、原辅材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等,以期为该地区无公害双孢蘑菇土窑洞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