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7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3篇
  70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豆疫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53-1556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豆类之一,可优化人们的膳食结构,同时还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经济来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小豆病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小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是小豆田间的主要病害。主要针对小豆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发病、防治及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80-1784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有效抗旱和合理补硒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质量浓度硒(20,40,60 mg/L)处理PEG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硒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及鲜干质量的影响,分析小麦幼苗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硒显著提高了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及鲜质量、干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同时提高了SOD,POD活性。外源施硒对小麦幼苗生长中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以40 mg/L硒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胚性后代植株,优化枣合子胚培养条件,完善枣合子胚培养技术,从而为提高枣树新品种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败育程度较轻的优良晚熟鲜食品种‘襄汾圆枣’枣盛花后30 d(球形胚)、40 d(心形胚)合子胚为外植体,进一步优化胚乳看护培养条件,并利用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适宜胚龄30 d、40 d的合子胚沿胚性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MS+IBA 0.2 mg·L-1+ZT 1.0 mg·L-1+GA35.0 mg·L-1+NAA 0.2 mg·L-1+蔗糖7%+LH 0.5 g·L-1、MS+IBA 0.5 mg·L-1+ZT 0.5 mg·L-1+GA35.0 mg·L-1+NAA 0.3 mg·L-1+蔗糖5%+LH 0.5 g·L-1,成胚率分别为54.17%、55.25%;不同胚龄的襄汾圆枣合子胚发育所需适宜的激素配比不同,在30 d胚龄阶段,NAA是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而在40 d胚龄阶段,IBA则成为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5mg·L-1+蔗糖4%,诱导率达70.59%;适宜合子胚分化培养基为MS+TDZ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分化率为58.90%。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1+蔗糖2%,生根率达80%以上,移栽成活率超过85%。【结论】通过合子胚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完整胚培苗,为枣育种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杂交谷子主要性状表现与粗蛋白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6):528-53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生产主推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谷子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和长杂2号在太谷县的粗蛋白含量及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杂交谷子品种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晋谷21号,比对照低6.26%~12.92%;张杂谷5号在张杂谷系列中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1.54%;其次是张杂谷10号,为11.13%;粗蛋白含量与穗长和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中度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呈弱负相关,但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GmSg-5是大豆A类皂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对大豆GmSg-5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A类大豆皂苷的合成及大豆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晋遗30为试验材料,采用ExPASy-Protparam等软件对GmSg-5基因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lantCARE对GmSg-5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qRT-PCR方法分析GmSg-5基因在根、茎、叶不同组织、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激素及非生物胁迫诱导的表达情况。[结果]GmSg-5基因CDS全长1 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主要由HEME和CPR两个结构域构成,相对分子量为58.6 kD,等电点(pI)为8.95。qRT-PCR分析表明,GmSg-5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开花后50 d籽粒中GmSg-5基因表达量最高。MJ、ABA诱导根中GmSg-5基因的表达,抑制叶中该基因的表达,H2O2、PEG和NaCl胁迫诱导根和叶中GmSg-5基因的表达。[结论]大豆GmSg-5基因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应答,在大豆响应和抵制非生物胁迫及激素诱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不同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螯合剂与七水合硫酸锌按1∶4的比例配制成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的生长特性、锌积累及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经七水硫酸锌(Z-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27.2%;经柠檬酸+七水硫酸锌(C-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了36.1%,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02.6%;经木糖醇+七水硫酸锌(X-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发芽率显著增加了29.4%,发芽势显著增加了29.8%,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198.3%;经EDTA+七水硫酸锌(E-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发芽率显著增加了19.3%,POD活性显著增加了50.2%,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11.7%。综上所述,试验拟推荐使用E-Zn来提高玉米芽苗菜的锌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效唑对谷子茎秆性状及其穗颈的抗倒性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前(A1)、拔节期(A2)和孕穗期(A3)分别叶面喷施300 mg·L-1的多效唑,以清水作为对照(CK),对谷子主要茎秆性状、倒伏指数、穗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施药后谷子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喷施时期越早,抑制效果越明显,株高越低,2个品种的株高均在A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同时植株重心高度与株高的比值变化趋势与之相一致。②基部节间茎粗增大,在A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各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减小,而节间直径则随着节间长度的减少逐渐增大,茎秆充实度明显提高。③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茎秆各节间的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渐增,抗折力渐减,抗倒性逐渐减弱,均在A1处理时最好。④穗颈方面,农大8号穗颈含水量、弯曲力矩有明显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最小,穗颈含水量则在A2处理下最低。而张杂10号穗颈除弯曲力矩有影响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时达到最小。⑤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构成是穗重及穗粒重,在A2处理下谷子增产显著,农大8号产量比CK增加7.10%,张杂10号产量比CK增加8.29%。因此,在拔节期喷施300 mg·L-1多效唑,可提高谷子茎秆充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下的适宜施氮量,在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分别设置75、150和225kg·hm-2三个施氮量,分析了休闲期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覆盖显著提高播种至孕穗期0~300cm土壤蓄水量,其中播种期土壤水分增加70~81mm,其蓄水保墒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休闲期覆盖促进了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了植株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休闲期覆盖配施氮素150kg·hm-2时,蓄水、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枣园桃小食心虫诱捕量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以确定防治最佳时期。采用性诱剂诱测法研究发生期温、湿度与枣园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晋中地区枣园一年发生2代,且越冬代羽化不整齐。将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分别与温度和湿度进行最优曲线回归模型拟合发现,其种群数量与温度呈等比级数和指数相关,达显著水平,模型分别为Y=e(-0.341+0.229×t)和Y=0.711×e0.229×t;与湿度的最优曲线拟合为S形曲线(Y=e(7.942-112.547/t))和对数曲线(Y=-1.806+545.101×lnt),达极显著水平。夜间温、湿度越高,成虫的发生量越大,诱捕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