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3篇
  15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502.
化肥的施用是农业生产领域土壤可持续利用及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 meta 分析评估施用化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有机氮、全氮含量的影响。通过筛选共纳入 47 篇文献包含 128 个对照研究,共收集 128 份化肥组(NPK)和对照组(CK)土壤数据。Meta 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可以显著影响平均质量直径(MWD)(P<0. 05)、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P<0. 05)、显著增加土壤全氮(STN)含量(P<0. 05)。漏斗图分析表明研究仅存在少量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表明, 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由此可见,施用化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改善土壤肥力有潜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3.
【目的】探索青海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采用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以MOD13Q1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2001-2019年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1)2001-201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FVC)增长率为2.1%/10 a,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P<0.05),FVC改善面积约为1.21×104 km2,占总面积的48.77%;(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和41.52%;(3)降水和温度与FVC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93%和4.15%。【结论】近19 a年青海湖流域FVC整体改善显著,显著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和青海湖北岸区域;气候变化是流域FVC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局地FVC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水对流域FVC变化的影响力更高,局地FVC变化对温度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504.
磷是一种影响草地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养分。本文研究了3个氮添加水平下(5,10和15 g ·m-2)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海拔3 100 m)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N5处理下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增加。N5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磷库的含量,其中NaHCO3-Pi的含量和比例均显著增加。N15处理下植物生物量和地上部含磷量增加,土壤活性磷含量无显著变化,N15处理下仅土壤残余态磷(Residual-P)显著下降。氮添加下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在高寒草甸氮添加能够通过降低土壤pH值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5.
506.
为研究返青期休牧对高寒草甸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在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设置5个休牧时间,即0 d (放牧),20 d,30 d,40 d和50 d,连续两年监测并计算各处理下主要物种重要值。同时,将休牧时间作为环境梯度,研究返青期休牧对植物物种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相比,重要值增加最显著的是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分别增加了455.6%,106.3%;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0.997)、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0.995)、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0.993)的生态位宽度最高;高山嵩草和肉果草(Lancea tibetica)(0.997)、高山嵩草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0.996)、双柱头藨草和高山嵩草(0.996)、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0.995)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休牧40 d促进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抑制毒害草的生长发育。因此,高寒草甸的物种重要值越高,其物种生态位宽度往往也越大。  相似文献   
507.
梳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文献对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演变为主线回顾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历程,梳理了金融在助力产业发展、深化脱贫攻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与短板上的研究成果,同时发现相关研究还存在视野过窄、方法单一缺乏融合以及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当朝向视角更广阔、主体更微观、方法与思维更创新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508.
509.
高寒地区微肥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建植5年的中华羊茅(Festuca ovinavar.china)和冷地型早熟禾(Poa alpigena)人工草地上,进行不同微量元素肥料配比的追肥试验。结果表明:(1)在中华羊茅和冷地型早熟禾处理组中,进行的硼砂、硫酸铜和硫酸锌的追肥处理,对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和种子产量有提高作用。在中华羊茅草地里,硼肥处理分别提高地上植物量和种子产量为12.2%,10.2%;在冷地型早熟禾草地里分别为13.2%,10.2%,差异均显著;但Cu肥,Zn肥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显著;(2)硼肥对中华羊茅和冷型地早熟禾两种植株的分蘖密度和有效小穗数影响显著,分别提高12.3%,9.3%;10.5%,8.8%,铜肥和锌肥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10.
王佳楠    张志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39-148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为研究区域,分析近30 a柴北缘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提出建议。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Landsat影像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据,借助转移矩阵、重心模型对近30 a柴北缘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计算分析,利用Markov-PLUS复合模型对2040年柴北缘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未利用地、林地、水域是柴北缘的主要用地类型。近30 a耕地面积缓慢增加,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林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重心都向西北方向移动,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下降。2)使用FLUS模型与Markov-PLUS模型分别预测柴北缘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并对比分析,Markov-PLUS模型比FLUS模型的模拟准确性更高。3)2040年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柴北缘土地利用整体格局一致性较高,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均会挤占林地、草地,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在区域生态安全建设中应加以重视。PLUS模型与Markov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对未来土地利用斑块级的精准预测,可为未来提升柴北缘生态退化整治效果、城镇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定与规划等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