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744篇
农作物   6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采用40、70、100 mg/kg的臭氧气体处理3种蔬菜种子(油菜、白菜和菠菜)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油菜干种子经100 mg/kg的臭氧气体处理后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94.0%,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27.0%;白菜湿种子经70 mg/kg臭氧气体处理后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99.0%,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44.1%;菠菜干种子的发芽率经臭氧气体处理后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差异性不显著,其发芽率最高达到80.0%。不同蔬菜种子对臭氧的敏感性不同,导致种子内部的酶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45%丙环唑悬浮剂对青海省春小麦的安全性,设置45%丙环唑悬0.2、0.4、0.8 mg·g-1的不同处理。结果表明以株高和鲜重抑制率为指标,各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在0.2 mg·g-1剂量下青春38、青春39、通麦1号、阿勃4个品种安全;在丙环唑0.4 mg·g-1剂量下对青春38、青春39、阿勃安全,对通麦1号安全性差;在丙环唑0.8 mg·g-1剂量下对4个品种的安全性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6种施肥处理对青海门源地区青稞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无肥对照间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纯收益最高.氮磷配施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在单株产量、穗长、主穗粒数等指标上较其他施肥处理具有明显综合优势,上述指标与经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青稞生产中应大力推广氮磷配施和有机无机肥配施.  相似文献   
14.
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往往是春天抗旱,夏秋防汛,冬天抗雪灾,四季与水争斗.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出路在于: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水利扶贫实施力度,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雨水集流解决分散性缺水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适宜的高寒矿区生态恢复措施。【方法】通过有机肥改良土壤的方法在青海木里矿区设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低、中、高)和3种播种方式(条播、穴播、撒播)对高寒矿区植物群落的生长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其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低有机肥施用量与撒播相结合(Y1F3)的方式,其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最优;2)高有机肥施用量与撒播相结合(Y3F3)的方式,其土壤营养成分整体较佳;3)基于主成分分析,高有机肥施用量(羊板粪33 m3/667 m2+商品有机肥1.5 t/667 m2)+微播处理的土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综合效果最好,但成本高;(4)基于熵权TOPSIS法得出低有机肥施用量(羊板粪11 m3/667 m2+商品有机肥0.5 t/667 m2)+撒播处理最接近最优方案,指标相对接近度为0.704,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结论】从投入和产出的综合角度看,低有机肥施用量+撒播的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对植物群落生长、土壤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青海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加快青海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92~1995年间,在北京、西宁和成都,对初选出的矮生、早熟、大粒、多荚、高蛋白、高淀粉、耐盐、抗旱和抗锈病等251份优异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联合复鉴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选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菜田不合理的施肥所造成的对土壤、大气、地下水和食品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并提出了对菜田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夏季利用金针菇等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淑敏  刘海林 《北方园艺》2010,(20):174-175
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利用金针菇、侧耳等菇种栽培废料进行夏秋季栽培鸡腿菇试验。结果表明:以50%金针菇及平菇等废弃菌棒为主要培养料的配料,经处理后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指标为100%,投入产出比为1∶6.6。说明采用金针菇及平菇等废料栽培鸡腿菇可以节省原材料成本,是循环利用食用菌废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