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40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奇  孔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53-10855
根据1977和2012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移动模型研究了1977 ~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合理性.结果表明,1977~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园地面积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城镇住宅用地面积,耕地、林地的变化速率也较大;草地和地表水资源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较大,同时难以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向水资源移动相反的方向偏移,林地和耕地顺水源向南偏移;驱动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重心的移动方向与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利于未来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基本农田划定与评价相关文献进行参考归纳,选取耕地地类、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坡度、面积、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与农村居民点距离、耕地图斑形状指数、耕地图斑规整度11个指标,在神木市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图斑面积、坡度、耕地类型、与农村居民点距离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相关性最大;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综合因子,能够为未来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确定了高程、人均纯收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10个参评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运用Arc GIS软件的坡度分析、水文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对各参评因子分等赋值,建立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最高适宜级、高适宜级、中适宜级、低适宜级和不适宜级5个级别,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并将评价对象分为搬迁型、集聚型和发展型,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型建设,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77个分区单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半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和人文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3种类别,并根据各分区的自然属性、土地集约利用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整治发展方向。说明湖北省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能够为区域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化肥、农膜、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4个方面对宝鸡各县(区)2005-2011年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修正了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宝鸡地区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总体是增加的,7年间增加了32.08%,年均增长4.58%。2006年碳排放量最少,为173 436.71 t;2011年碳排放量最多,为233 109.78 t。碳排放强度在0.367~0.555 t/hm2之间,7年间增长了50.33%,年均增长7.19%。化肥碳排放占到总排放量的84%以上。从各县(区)来看,陇县碳排放量最高,每年都在60000 t以上;陈仓、凤翔、岐山、扶风和眉县的碳排放量在20 000~50 000 t之间,渭滨、金台、千阳、麟游、凤县和太白碳排放量在15 000 t以下。太白县碳排放量最小,每年都在4 600 t以下。碳排放强度以陇县最高,每年都在1.0 t/hm2以上;太白县碳排放强度最小,每年都在0.36 t/hm2以下。  相似文献   
16.
常用气象干旱指数SPEI和SPI在陕北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期间,关中-天水区县域尺度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6—2015年期间,关中-天水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的平均值为1.377,土地资源超载率为22%,总体上处于人口超载状态;对比分析2个5年时间段,土地资源承载力提高的区县有19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29%,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北和东北部,包括天水市、咸阳市、铜川市和渭南市的部分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降低的区县有46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71%,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宝鸡市、西安市、咸阳市和商洛市的部分区县等。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人口布局、粮食安全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区域更好地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水文生态空间数据的海量存储、时空一体化管理问题,探讨GIS在自动化、标准化和可视化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中的作用,提高水文生态空间数据管理、分析能力和工作效率。以干旱区新疆石河子垦区为例,针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水文生态专题数据,从数据的分类组织、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建库技术流程和数据集成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水文生态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及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ArcGIS Geodatabase的石河子垦区水文生态空间数据库。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水文生态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功能进行了设计,开发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文生态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水文生态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浏览、数据服务和安全维护功能,为干旱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体化的数据支撑服务平台。研究表明,通过构建以GIS为核心的水文生态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了水文生态研究中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自动化、标准化和可视化的海量存储和统一管理,增强了水文生态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提高了水文生态研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省29个菊芋空间分布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综合陕西省边际土地分布,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历史时期及未来气候变化下陕西省菊芋潜在适宜区分布,并将结果叠加陕西省现有边际土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模拟陕西省菊芋种植潜在适宜区结果精度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2)基于历史时期环境数据,陕西省菊芋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定边县、延安志丹县、安康汉滨区、商洛商州区和汉中西乡县,边际土地总适宜区面积约为75992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6.9%,其中低、中、高适宜性面积分别约为63169、11617和1205km2,主要边际土地利用类型为中覆盖度草地。(3)影响菊芋生长的5个重要环境因子为土壤深度(142.4~155.4cm)、最暖月最高气温(29.4~31.6℃)、高程(210~593m)、坡向(70.7°~239.5°)和坡度(0~10.5°)。(4)未来4种气候情景模式下陕西省菊芋种植中、高适宜区面积总体明显增加,2021-2040年分别增加14.39%~46.46%和46.90%~95.39%,...  相似文献   
20.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秦岭造山带经典地段,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分布集中,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包括地质剖面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迹、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环境地质遗迹等六大类,十四亚类,十八类。文中通过构建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地质遗迹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终南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