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6篇
  165篇
综合类   39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调查,将甘肃省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划分为庆阳,平凉集中分布区和兰州、定西、临夏、天水散生分布区。查明全省计有河北杨28748亩,包括青皮型、灰皮型、疏冠型、密冠型四大生态变异类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河北杨的选优、种源试验、杂交育种等良种选育工作,共选优树40株,建立河北杨基因库65亩。并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加大优良类型的繁殖系数,解决了河北杨扦插繁殖的技术问题,成活率达80%;在研究推广中将河北杨分布向南推移200公里,向西推移500公里,生长良好,同时还在基础研究方面就河北杨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推断河北杨为单中心起源的杂种无性系。  相似文献   
82.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甘肃文县为珙桐分布的北部边缘地带。对其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在沿摩天岭北坡自东向西的不同地段,水热条件优越程度下降,群落组成及优势种有所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小,分别为3.8830,3.3588,3.3545,生态优势度有升高的趋势,分别为0.0889,0.1139,0.1486,群落稳定性依次下降。中部地段的珙桐群落均匀度偏高,可能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83.
宁夏枸杞生产和研究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宁夏枸杞生产和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到了可供我省栽培枸杞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10个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白桦、红桦、糙皮桦3种天然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带的主要桦木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桦树的年龄结构较复杂,白桦和糙皮桦均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前期)或稳定型(发育的中期),而红桦的不同群丛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初期)或始衰型(发育的中后期),不同群落之间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5类,中华柳—糙皮桦林单独聚为第1类,桦叶荚蓬—白桦林和辽东栎—山杨—白桦林聚为第2类,箭竹—白桦林、糙皮桦纯林、红桦纯林、山杨—白桦林聚为第3类,白桦纯林单独聚为第4类,箭竹—红桦林和青杆—白桦林聚为第5类.出现以上情况,不仅与群落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为干扰和地区环境差异有关.因此,为保护该地区桦木林,不但要进行适当择伐,减少人为干扰,而且应对其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85.
兰州市南北两山三种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LI-62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美国)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侧柏、油松、柽柳等3种绿化树种在自然条件下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和水分利用效率(WUG)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侧柏、油松、柽柳的光合日进程均呈“双峰”曲线,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W”型;蒸腾速率呈单峰;水分利用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对3种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树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回归方程分别为,侧柏:Pn=0.006PAR+1.176RH,E=1.120T;油松:Pn=0.010PAR,E=1.004T+0.482RH;柽柳:Pn=0.015PAR,E=0.757T+0.566RH-8.397Gs.对植物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因此在干旱季节进行灌溉时,应选择喷灌,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物的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86.
箭胡毛杨组培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箭胡毛杨幼叶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获得了再生植株。从IAA与6-BA间进行的9个正交试验中,选择出适宜脱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IAA 0.1 mg/L,对箭胡毛杨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 %;种生长素与6-BA 配比的再分化培养基中,1/2 MS +IAA 0.1 mg/L+6-BA 0.1 mg/L对不定芽的分化诱导率可达到67.1 %;MS+6-BA 0.5 mg/L+NAA 0.01 mg/L的培养基可使单芽直接增殖出5.6个芽。在MS+IAA 0.8 mg/L的生根培养基上,试管苗的生根率可达82.6 %。  相似文献   
87.
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绿洲-漠交错带是植被恢复的一个重要区域,而植被恢复的关键又是了解沙丘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对甘肃省张掖绿洲-荒漠交错带沙丘土壤水分进行了连续观测,并研究了生态垫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植被以及地表覆盖等因素的影响,沙丘土壤水分月变化滞后于降水变化。沙丘剖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铺设生态垫减小了沙丘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CV=4.43%),流动沙丘0~40cm的含水量(0.19%~1.27%)低于固定沙丘(1.61%~1.75%),而其它各层的含水量(1.52%~1.73%)都高于固定沙丘(1.11%~1.38%);流动沙丘含水量(1.27%~1.73%)从上部到下部依次升高,而固定沙丘(1.75%~1.11%)则与此相反;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沙丘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分层,得出了土壤水分剖面分别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垫覆盖下沙丘各层间土壤含水量及其与沙丘剖面平均含水量的关系。研究初步认为,生态垫能有效地保持沙丘土壤水分,将为沙漠治理提供一种新型的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88.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对农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仪器自身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设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分别研究半干旱区林地、草地、人工草地和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模拟天然降雨最大雨强5.05mm/min,雨量118.2~300.3mm/h;雨滴落地速度、雨滴动能等降雨特征值与天然降雨特征值是一致的;不同立地条件下径流量、侵蚀模数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9.
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水分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土地沙漠化危害的不断加剧,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水分动态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回顾国内外沙地水分动态的研究现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目前尚未涉及的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内容。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应注重从方法上的突破,试验手段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0.
张峰  李珍存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6):72-73,78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注重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面积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采用ETM+SPOT融合卫星影像对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进行本底监测,结果显示经过近3a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被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群落向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水土流失面积和程度有所降低,各项生态因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