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50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1.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9(0.0075~0.010)μg·cm^-2~0.44(0.34~0.56)μg·cm^-2(48h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24h和48h均大于62.91μg·cm^-2;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4.52(3.71~5.50)μg·cm^-2~22.76(18.68~27.73)μg·cm^-2(48h结果)。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药剂(除噻虫嗪外)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1.54(1.43~1.71)mg·kg^-1~17.29(16.44~19.41)mg·kg^-1(14d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第7d和14d均大于1200mg·kg^-1;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27.93(26.04~29.81)mg·kg^-1~175.33(162.82~188.91)mg·kg^-1(14d结果)。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蚯蚓属于中毒级,其他的药剂对蚯蚓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512.
通过对设施蔬菜基地硬件配套的研究,从设施材料、经济实用性、建设与生产过程中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经济实用与防灾、抗灾等角度考虑的施工要点,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旨在为相关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3.
为科学评价吡唑草胺的环境风险,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光解、挥发、吸附、移动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光解、挥发不是吡唑草胺在土表降解的主要因素;吡唑草胺在土壤中具中等移动或可移动特性,难被土壤吸附;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类型以及环境条件(好氧、积水厌氧)的影响,其降解半衰期为4~96 d。由于吡唑草胺在粘土中移动性较强、降解半衰期较长,因此当在该种土壤上使用吡唑草胺时,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14.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19.2~46.6 mL/h,平均为30.2 mL/h,主要暴露部位为小腿;采收果实时,施药后第1天采收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3.8 mL/h,第7天时为0.027 mL/h,主要暴露部位均为手部。在本研究暴露条件下,施药者的安全限值(MOS)为0.258,表明该暴露环境对施药者存在风险;施药后1~7 d,采收者的MOS值均1,表明该暴露环境对采收者人体暴露为安全。研究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田间操作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应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或缩短暴露时间;采收时,对采收者无职业暴露风险,但应对主要暴露部位手部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515.
气相色谱法简便快速测定大米中2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QuEChERS方法,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米中2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作一定的探讨。21种有机磷农药在VF-1701 MS石英毛细管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本方法检测下限在0.002~0.015 mg.kg^-1,添加浓度在0.020~0.50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在68.6%~103.0%,变异系数为0.27%~9.80%。  相似文献   
516.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0~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17.
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河北省全省区域典型集约化养殖场的主要畜禽粪便采样,分析测定畜禽粪便中Cu、Zn、Cd、Pb、Cr、As、Hg、Ni 8种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中位值)均符合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和中国有机肥料标准,但数据离散且呈偏态分布。按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和中国有机肥(NY 525-2012)的标准,河北省畜禽粪便的Cu、Zn、Cr、Cd、Pb、Ni、Hg和As超标率分别为41.73%、50.39%、31.50%、5.51%、0.79%、7.87%、4.63%和12.60%。鸡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Zn > Cr > Cu > Ni > As > Cd > Pb > Hg,其中,Cu、Zn、Cr超标率分别为22.22%、40.74%和33.33%。猪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u > Zn > Cr > As > Ni和Cd,其中,Cu、Zn、Cr和As超标率分别为80.43%、78.26%、30.43%和21.74%,Pb和Hg不超标。牛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r > Hg > Zn,其他重金属均不超标。按施用量15 t·hm-2推算出猪粪、鸡粪和牛粪的最严格土壤安全施用年限分别为26、79年和207年。因此,施用集约化畜禽粪便有机肥带来的环境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18.
分析环境催化技术在农药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19.
摘要: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其雌虫经常选择多种水果果实进行产卵和为害,因此这些寄主水果的挥发物很有可能是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嗅觉信息。为了系统研究不同寄主水果挥发物对桔小实蝇雌雄虫的嗅觉反应差异,本研究从8种寄主中选择18种常见的植物挥发物,分别对其雌雄进行触角电位(EAG)测试。结果显示,雌雄成虫个体之间有11种无显著性差异,其他7种雌雄之间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雌虫对反 2 己烯醛、苯甲醛和3,4二甲基苯甲醛等3种,雄虫对乙醛和水杨酸甲酯等2种具有较强的EAG反应(均>300 mV)。另外发现,雌雄成虫对于供试的醛类、酯类和酮类的平均反应值均较醇类和萜烯类的平均反应值强(P<001),而雌雄之间除醛类外,其他类别挥发物并无差异。表明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对植物的嗅觉选择性和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在挥发物类别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20.
基于良好农业规范(GAP)环境友好型施肥的要求,研究丘陵地区番茄栽培中施肥(常规施肥、全化肥、全化肥减量20%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生长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全化肥、全化肥减量20%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均能提高番茄产量,对番茄Vc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其中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产量增幅最大,达到了13.1%;不同的施肥措施可比常规施肥减少产流量10.2%~54.1%和土壤流失量55.9%~78.9%,径流水中无机氮和水溶性磷损失分别减少57.2%~96.2%和80.3%~91.3%,流失土壤中氮和磷流失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减少49.5%~89.1%和53.4%~78.9%;全化肥和全化肥减量20%处理的施肥产投比达到了24.3和29.0,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的产投比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5.4和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