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分析比较不同间伐强度对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林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黄山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前后的林分内各设置4块20 m×30 m的固定样地并对其进行样地调查,蓄积强度分别为16.5%、30.4%和48.8%。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用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间伐直接改变了林分树种混交度,其中,重度间伐影响最大,而弱度间伐影响最小;重度间伐使林分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介于随机分布与均匀分布之间,而其他间伐强度没有改变林木的水平空间分布状态;间伐对林分中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影响较小,间伐后的林分仍处于中庸状态;弱度、中度和重度间伐分别使林分的现实林分状态值(ω)提升了3.5%、21.3%和6.7%,其中中度间伐的林分的ω由0.394增加到0.478,其林分状态由较差变为一般,林分稳定性明显增强;弱度、重度间伐的林分的ω提升幅度较小,林分状态仍处于一般状态。中度间伐改善了林分空间结构和林分稳定性,为最适宜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2.
从3日龄健康小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乳杆菌,用PCR方法从分离菌株扩增16S 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340 bp的DNA片段,该片段的核酸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U290749。将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它乳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公布的鼠约氏乳杆菌分离株(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6%,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鸡约氏乳杆菌(chicken Lactobacillus johnsonii),命名为HN/071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小麦抗旱性的机理,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48,抗旱性较弱;洛麦22,抗旱性较强)为材料,研究了亚精胺对短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脯氨酸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脯氨酸、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且抗旱性较强的洛麦22增加幅度显著大于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脯氨酸代谢关键酶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增强,且洛麦22的P5CS活性增强幅度大于P5CR。但渗透胁迫处理对两个品种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影响不大。外源亚精胺处理则进一步提高了渗透胁迫下脯氨酸、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P5CS和P5CR活性,且对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效应较明显,但对两个品种的OAT活性基本没什么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处理能通过提高脯氨酸合成代谢谷氨酸途径的关键酶P5CS和P5CR的活性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提高小麦幼苗的保水性,增强其抗旱性,对抗旱性较弱的小麦品种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处理困难和如何进行农田利用的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畜禽粪便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小麦土壤的pH、速效养分、酶活性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对pH影响不明显。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小麦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增加,仅增加而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而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明显。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但在相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化学氮肥的施用去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而对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穗数随着有机质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穗数,在无有机肥施用时,氮肥施用对小麦穗粒数影响不明显,而在低量有机肥(1 600kg/667m2)和中量有机肥(2 400kg/667m2)处理下,小麦穂粒数总体上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产量随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明显增加。所以,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从而可减少化学氮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负荷,同时也可使畜禽粪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阳丰甜柿(Diospyros kaki cv.Youhou)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对其腋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芽茎段接种在1/2MS+1.0 mg·L-1ZT+0.1 mg·L-1IAA培养基培养4周后,腋芽诱导率为77.8%。将萌发的腋芽切成带芽茎段或单株转到1/2MS+1.0 mg·L-1ZT+2.0 mg·L-12ip+0.1 mg·L-1IAA培养基继代培养,最高增殖系数可达4.1。在增殖培养中长至3 cm以上的芽转入1/2MS+0.75 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转入光下培养30 d,生根率可达73.3%,平均生根数为3.6。该研究建立了阳丰甜柿离体再生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监测指标在河南省各个监测地域分区中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长势监测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MODIS为主要数据源,在长势监测地域分区的基础上,从小麦实时监测和生长过程监测两个角度出发,对NDVI、LAI、NPP、NDWI和TCI等监测指标与长势等级和单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长势监测地域分区中,NDVI、LAI和NPP都与长势等级呈负相关,与单产呈正相关,一般在抽穗期和开花期相关性最高。NDWI在各个监测分区都表现不稳定,且在不同生育期与长势等级和单产的相关性也较低。TCI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豫南地区与长势等级呈正相关,与单产呈负相关,相关性在起身期和拔节期相对较高。说明,不同长势监测分区需要用不同监测指标进行长势监测,在同一长势监测分区不同生育期遥感监测的适宜指标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种类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弄清杜仲叶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为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测验,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叶面积、单叶质量和叶片含胶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片含胶率最高为3.23%,最低仅1.55%;杜仲无性系叶片含胶率与叶长和单叶质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叶宽、叶片厚度、叶形指数、叶面积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无性系叶片含胶率的高低在叶片的形态方面的表现并不明显;而单叶含胶量与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质量以及叶片含胶率的正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面高光谱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高光谱遥感预测模型,2017年在荥阳和鹤壁大田区域进行野外试验,利用便携式光谱仪ASD FieldSpec Handheld测量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使用LAI2200冠层分析系统采集冬小麦冠层LAI。通过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不同形式的变换以及高光谱特征变量的计算,并与叶面积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拔节-抽穗期,LAI与Dr(红边幅值)、SDr(红边面积)、VI3(红边面积SDr与蓝边面积SDb的比值指数)、VI5(红边面积SDr与蓝边面积SDb的归一化指数)、VI6(红边面积SDr与黄边面积SDy的归一化指数)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均大于0.85;在开花-乳熟期,LAI与Rr(红谷反射率)、VI1(绿峰反射率Rg与红谷反射率Rr的比值指数)、VI2(绿峰反射率Rg与红谷反射率Rr的归一化指数)、VI3、VI5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因此,拔节-抽穗期选择变量Dr、SDr、VI3、VI5、VI6作为估算模型的自变量;开花-乳熟期选择变量Rr、VI1、VI2、VI3、VI5作为估算模型的自变量。拔节-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单变量估算模型中大部分变量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较大,其中VI3、VI5、lg(1/ρ676)、dρ750/dλ750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超过0.6,拟合程度较高,同时dρ750/dλ750的RMSE值最小,因此认为以dρ750/dλ750为自变量的二次模型最优。开花-乳熟期单光谱变量建立的叶面积指数估算各类模型中大部分参数的指数模型决定系数较大,其中Rr、VI3、VI5的指数模型决定系数超过0.7,拟合程度最高,同时VI5的RMSE值最小,因此认为以VI5为自变量的指数模型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