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地盐碱化问题严峻,利用耐盐碱植物进行盐碱地生物改良是盐碱地恢复和改良的重要途径,而筛选适宜的种植材料是实施盐碱地生物恢复和改良的关键。以杜仲、沙枣、柽柳和梭梭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盐碱胁迫的方法,选取2种中性盐(NaCl、Na2SO4)以及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分析比较它们的耐盐碱性。结果表明,低盐低碱(100 mmol/L,pH 8.32)处理可以促进梭梭和柽柳生长,但钠盐浓度达到200 mmol/L,pH值达到8.74时就会对它们产生明显抑制;沙枣和杜仲始终受到盐碱胁迫抑制,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不断加深。4个树种在一定范围内的盐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缓解高盐环境对自身的渗透胁迫,提高树木的吸水能力;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4个树种不断提升总有机酸含量以维护植物体内环境pH值稳定,提高自身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72.
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用80 mmol/L Ca(NO_3)_2胁迫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800±40)μmol/mol模拟CO_2加富环境,研究CO_2加富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生长,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根系水力学导度、根系形态参数和根系渗透势均不同程度降低;同时,叶片可溶性糖、植株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植株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与单独盐胁迫相比,CO_2加富处理显著提高盐胁迫植株的干鲜质量、叶片水势、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渗透势,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111.99%、10.93%和14.62%,根系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76.01%和76.97%,根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6.33%。综上所述,CO_2加富能够通过改善植株水分状况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尤其是促进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增强番茄幼苗的盐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73.
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的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其相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对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前7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从下到上不同源库生长单位内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比例在42.6%~98.6%之间,即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每产生一穗果实,各源库生长单位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率下降约6%。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受外界环境影响显著,干物质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越冬茬、早春茬和春夏茬分别为72%、62%和59%,春夏茬果实干物质分配率最低,这与其生长后期遭遇高温,坐果率降低有关;越冬茬生长前期10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只有后100 d的1/3,与其生长期内低温弱光有关。  相似文献   
74.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处理,时间低于36h时,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种子活力下降不明显。当处理达24h时,623 ×276、623B、283R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比其对照明显升高。处理达36h时623A比其对照也明显升高。(2)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电导率并不一定等速率升高,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3)从种子的发芽,活力、电导率变化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老能力存在差异,632×276、623A、623B、283R、7501×283相对较耐老化而其它三系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5.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等量养分施肥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贵州省典型的黄壤土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70%化肥+30%有机肥(T2),50%化肥+50%有机肥(T3),30%化肥+70%有机肥(T4)和单施有机肥(T5)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TOC、DOC、ROC和MBC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45%~55.82%、20.29%~91.30%、34.85%~51.21%和37.78%~71.11%;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CMI)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36.95%~53.78%;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辣椒产量,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的辣椒产量达到25 765.63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3.90%~49.36%。整体来看,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升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微生物活性及辣椒产量。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和增产效应出发,50%化肥+50%有机肥施用比例为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76.
红叶杨系列品种是我国典型的彩叶乔木。为进一步明确红叶杨树在叶片光合生理及干物质分配的适应特征,以2025杨及其3个连续芽变品种中红杨、全红杨和金红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功能叶光合特性、器官间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对2025杨芽变的连续人工选择,其当年生长量显著降低,功能叶光合能力也呈降低趋势,但金红杨略高于全红杨;功能叶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依次显著降低,中红杨和全红杨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显著低于2025杨,而金红杨的PNUE无显著差异。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羧化速率(CE)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等指标显著降低可能是中红杨和全红杨生长量显著低于2025杨的原因,而非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减少是金红杨功能叶光合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与2025杨相比,3种红叶杨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叶器官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茎中干物质投资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对叶片光合能力降低的一种适应,但秋季落叶造成碳资源损失过大而对个体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77.
以槭属树种杈叶槭、多齿长尾槭、太白深灰槭、鞑靼槭和五裂槭为材料,比较分析5个树种的木材微观结构和亲缘关系,为近缘树种的木材鉴别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个树种均为小管孔的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较少。木材微观特征在树种间差异较大。首次发现五裂槭的木射线组织为异形射线组织,包括异形单列、异形Ⅰ型、异形Ⅱ型、异形Ⅲ型,直立射线细胞有榴莲型瓦状细胞和栅状直立细胞2类。多齿长尾槭、杈叶槭、太白深灰槭和鞑靼槭为同形射线组织,偶有直立射线细胞。由木射线组织类型,较易将五裂槭与多齿长尾槭、杈叶槭、太白深灰槭和鞑靼槭区分开。五裂槭的轴向薄壁细胞中可见结晶体且导管密度较小,抗性较强,材质较好。5个槭属植物的木材解剖结构均表现为较原始的特征,其中五裂槭和鞑靼槭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经聚类分析,多齿长尾槭、杈叶槭与太白深灰槭先聚为一类,再分别和五裂槭、鞑靼槭相聚;鞑靼槭和其他4个树种亲缘关系最远;聚类分析结果支持5树种现有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78.
为优化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GPC)的遥感预测模型,基于2012-2013、2014-2015和2017-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的田间试验,以植株氮代谢过程及GPC形成规律为依据,构建"植被指数(VI)-农学参数-GPC"的半机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筋型修正系数λ优化"PNC-GPC"模型,修正小麦筋型对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提高"VI-PNC-GPC"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选取的VI与植株氮浓度(PNC)均极显著相关,其中比值光谱植被指数(RSI)与PNC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77,建立的PNC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604,验证nRMSE为9.93%;构建的PNC-GPC模型为GPC=(5.843×PNC+4.847)×λ,r~2=0.792,验证nRMSE为7.43%;对比不考虑冬小麦筋型的"RSI-PNC-GPC"模型,其r~2提高了0.145,验证的nRMSE降低了0.86%。综合来看,以PNC为中间变量,通过考虑不同筋型的差异构建的筋型修正系数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GPC。  相似文献   
79.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模拟土壤干旱,探讨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干旱对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导致葡萄单粒质量降低,纵、横径减小,促进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土壤干旱明显促进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土壤干旱促进VvLAR1和VvLAR2转录,诱导果实中LAR1、LAR2新蛋白合成,进而导致LAR酶活性增强,黄烷醇类多酚积累。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甜瓜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CmGnT)的功能,选取甜瓜CmGnT基因保守序列,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一段238 bp的干扰片段。利用Swa I单酶切将正向片段亚克隆到质粒载体p FGC1008的35S启动子与GUS之间,利用Spe I单酶切将反向片段亚克隆到质粒载体p FGC1008的GUS与终止子之间,构建了RNAi表达载体p FGC1008-CmGnT。通过冻融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C58中,菌液PCR验证表明RNAi表达载体p FGC1008-CmGnT构建成功并成功转入农杆菌。为进一步研究甜瓜CmGnT基因功能及甜瓜分子育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