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以甘蓝类叶菜残株和番茄残株鲜样为原料,选取固水比、C/N、微生物菌剂3 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分析蔬菜残株降解率,确定发酵参数对蔬菜废弃物降解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结合发酵液态产物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GI),研究适合蔬菜废弃物处理的发酵参数组合。结果表明:C/N 是影响蔬菜残株降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固水比和微生物菌剂;试验9 个处理中,处理7(固水比1∶9+C/N 20∶1+ 秸秆发酵菌剂)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93.02%;处理3(固水比3∶7+C/N 35∶1+ 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总养分含量最高;处理1(固水比3∶7+C/N 20∶1+ 发酵剂)的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2.
地被菊花粉活力和储藏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晋慧  赵耀  王媛  冯雁梦  李艳锋  孔一昌 《园艺学报》2012,39(12):2483-2490
 以地被菊(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品种‘毛白玉’、‘粉芙蓉’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外源Ca2+显著促进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硼酸对花粉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花序中部筒状花的花粉活力显著高于花序外部和内部筒状花的花粉;遮荫降低了花粉活力;‘毛白玉’和‘粉芙蓉’花粉在室温下可分别储藏8和6 d,4 ℃下可分别储藏25 d和20 d,–20 ℃下可储藏25 d,–80 ℃下可分别储藏21和18 d。–80 ℃储藏前干燥处理2 h的花粉,储藏后花粉活力显著高于干燥处理4 h和6 h的花粉。预冻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粉活力。–80 ℃储藏的花粉采用35 ℃解冻2 min或冰上解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同心轮纹状,灰白或灰黄色,产孢丰富;分生孢子梗较短,有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孢子大小为(7.5~20.0)μm×(7.5~11.5)μm。经形态学鉴定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rDNA-ITS序列与Monilinia fructicola的同源性为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4.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 448.19×105 cfu/g,平均可达1 183.01×105 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 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 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欧李(Cerasus humilis Bunge)新品种‘农大7号’是从欧李自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果实扁圆形,底色橘黄色,向阳面着红晕,果肉淡黄色,离核。平均单果质量14.3 g,可食率94.4%,可溶性固形物14.57%,总糖7.96%,可滴定酸1.28%,糖酸比6.22,维生素C 506.9 mg · kg-1,氨基酸总量5.45 g · kg-1。外观漂亮,香味浓郁,酸甜适口,丰产强,在山西晋中8月下旬成熟,为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106.
叶面施硒对甜柿果实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阳丰’、‘兴津20’和‘次郎’甜柿为试材,分别用0、50、100、150、200 mg · L-1 浓 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硒和重金属镉、铅、汞在甜柿机体内的积累情况以及硒对果实品质的 影响,探明硒对镉、铅和汞的互作效应,以期为叶面施硒改善甜柿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 明:硒处理浓度以150 mg · L-1 为最佳;甜柿叶片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 ~ 150 mg · L-1 范围内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大,叶片和果实中的镉、铅、汞含量下降,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 C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施硒浓度达到200 mg · L-1,叶片和果实中重金属含量 上升,果实品质下降;叶面喷硒可明显抑制3 种甜柿品种中镉、铅、汞的含量,并且对‘兴津20’的镉、 汞含量的抑制幅度最大,对‘次郎’中的铅含量抑制幅度最大。‘兴津20’综合表现优于‘次郎’和‘阳 丰’。  相似文献   
107.
‘晋灵芝1号’是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采集的野生灵芝中采用组织分离,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单生,扇形,红褐色。单个子实体质量80~120 g,直径10~20 cm。抗杂菌能力较强,朵形好,出芝整齐,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8.
Q热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热(query fever)是由贝纳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早在1935-1937年间于澳大利亚发生一种不明热疾病,当时称之为Q热。迄今Q热疫区几乎遍及全球所有国家,成为当前分布最广的人兽共患病之一。贝纳柯克斯体能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一旦流行将难以控制,因此对人类危害极大。文章对Q热贝纳柯克斯体的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抗逆性开花低矮地被种质资源的驯化和新品种选育,对野生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耐阴性、耐旱性及耐修剪性开展了试验观测。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进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遮阴胁迫下,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叶绿素a/b值普遍较低。在覆盖度、分株能力、匍匐茎条数及株高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干旱胁迫下,绢毛匍匐委陵菜体内的脯氨酸累积明显增高,电导率变化平缓,匍匐茎的生长对中度干旱胁迫的不应期较短,生长恢复力较强;重度修剪处理的绢毛匍匐委陵菜在20天左右可以重新覆盖地面,中度修剪处理的植株在10天左右就可以重新覆盖地面。说明卷毛匍匐委陵菜具有较强的耐修剪能力。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揭示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粒径分形维数、有机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借助统计分析和土壤分形维数分析法,分析了南渡江塘柳塘52个底泥样品的粒径分形维数特征;开展了底泥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粒径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模型回归等。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河流底泥粒径分形维数在2.453~2.971之间,不同粒径分级的分形维数平均值不同;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极细砂分形维数、细砂分形维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粘粒、粉粒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底泥中Zn、Hg受粒径的影响较小。底泥中有机质与粘粒分形维数可作为表征底泥基本理化形状的关键指标。底泥重金属含量(Zn、Hg除外)与有机质存在一元线性数量化关系;底泥重金属(Zn、Hg除外)含量与有机质、粘粒分形维数之间存在二元回归模型的数量化关系,上述模型间的数量化关系对于研究底泥的理化性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