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5篇
  17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试验采用40、70、100 mg/kg的臭氧气体处理3种蔬菜种子(油菜、白菜和菠菜)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油菜干种子经100 mg/kg的臭氧气体处理后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94.0%,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27.0%;白菜湿种子经70 mg/kg臭氧气体处理后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99.0%,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44.1%;菠菜干种子的发芽率经臭氧气体处理后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差异性不显著,其发芽率最高达到80.0%。不同蔬菜种子对臭氧的敏感性不同,导致种子内部的酶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700倍用药量(有效成分量为41.2 g/hm^2)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14 d后防效达到最大值,为99.1%。试验证明,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可用来防治果树桃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83.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54-15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发生规律和性诱剂诱捕的田间防治效果,利用性诱剂三角形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15日—7月1日,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23—29日,第三个高峰期在8月28日—9月3日。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防治均有效果,且三角形诱捕器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在运城地区的发生动态及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为运城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山西省农田啮齿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山西省不同地区农田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探索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采用笼捕法和夹捕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市的17个县(市、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隰县农田的啮齿动物捕获率(C)最高,达到14.77%,该地的啮齿动物多样性指数(H′)也最高,为1.811 1;朔州市朔城区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00 1。每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纬度与农田啮齿动物的捕获率、物种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指数(D)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纬度可能是影响啮齿动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5.
采用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的方法对设施枣园红蜘蛛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按照聚类分析结果将红蜘蛛的整个生育期分为4个阶段,提出防治关键时期应在5月。  相似文献   
86.
玉米螟化学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以噻替派药膜接触成虫或用噻替派药液浸蛹均导致玉米螟雄性的显著不育。不仅可抑制亲代所产卵的孵化,而且能对子代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子代卵也不能孵化,具有遗传不育作用。作者还研制出两种田间装置,可使药膜接触成虫不育方法与性引诱技术结合应用,从而导致玉米螟自然种群中的雄性不育。这种方法将比释放大量人工饲养并经过处理的不育个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采用药液浸蛹不育方法,须在大量人工饲养害虫的基础上进行,但操作简便,处理后便于用水冲洗去除药剂残留,也有一定实用价值。此项研究力玉米螟化学不育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不同寄主植物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龄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用不同种类和与不同幼虫发生世代对应的成熟度的寄主果实饲喂梨小食心虫幼虫,测定幼虫的头壳宽度,用以明确幼虫的龄数。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图以及Dyar定律进行初步推测,并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合理性验证,同时对函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在桃和苹果上为5龄;第2代幼虫在桃上为4龄,在苹果上5龄和4龄共存;第3代和越冬代幼虫在桃和苹果上为5龄,在梨上为4龄,且Crosby指数均小于10%。幼虫头壳宽度与龄数均呈显著的二次方关系,R2值均大于0.9。头壳宽度的增长速率与幼虫龄数的分布显著相关。说明寄主植物对幼虫龄数的影响除寄主种类外,还明显受寄主成熟度的影响。同一寄主植物既有能力使幼虫龄数变为5龄,也有能力使幼虫龄数变为4龄,成熟度上的影响高于种类的影响。结果为进一步解释梨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适合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种菌唑4.23%微乳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以上;试验药剂可促进玉米出苗0.56%~19.26%,提高玉米产量10%以上。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苹果叶片-苹果黄蚜-药液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为吡虫啉田间应用减量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电镜扫描表征苹果新梢叶片表面结构特性,采用WORK(Owens-Wendt-Rabel-Kaelble)法预测叶片表面自由能,并通过药效试验研究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近轴面表面自由能显著高于远轴面,且均以色散分量为主。远轴面和近轴面表面覆盖有大量茸毛,茸毛的密度影响表面自由能。助剂浓度增加,吡虫啉3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由42.72 mN/m下降到22.87 mN/m,药后3 d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效由80.27%上升到94.25%。苹果新梢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属于疏水表面,易被以色散分量为主的非极性溶剂润湿。当喷雾药液的表面张力值接近于苹果新梢叶片表面自由能值时,药液易铺展润湿。吡虫啉防治苹果黄蚜时,喷雾药液表面张力应为20~30 mN/m。  相似文献   
90.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89-2194
螟黄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为找到一种简便高效的赤眼蜂释放方法以及为赤眼蜂的科学合理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对套袋和无袋梨园的螟黄赤眼蜂经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蜂卡的出蜂、释放后蜂种的存活及其对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袋和套袋梨园,蜂卡经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均处于85%以上,但保护释放时,出蜂率值间的离散程度较低;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米蛾卵卡上的寄生卵数在套袋和无袋梨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一致,且保护释放后米蛾卵卡上的寄生卵数多高于常规释放,此外,释放后梨园内已寄生米蛾卵卡的出蜂率与释放蜂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梨园放蜂区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放蜂区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且保护释放区要优于常规释放区。表明相较于常规释放,以纸杯放蜂器为载体的保护释放对于维持各放蜂点出蜂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保护释放还能够提升羽化后成蜂的存活概率及其对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此外,灭活米蛾卵在田间也可作为赤眼蜂的优良中间寄主,为其提供临时的食源和寄生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