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24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病毒病是引起甘薯品质降低和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报道30多种能侵染甘薯的病毒~([1,2])。山东省是甘薯种植大省,病毒种类近10种~([3,4])。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是为害甘薯的主要病毒,在全国甘薯种植区广泛分布~([5,6])。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为Potyvirus的一个暂定种,多与同属的其他病毒混合侵染~([7])。多重PCR技术由Chamberian等~([8])1988年首次提出,可实现多基因的同时扩增,具有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优点,已初  相似文献   
92.
阐述了唐河县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农民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花生品质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期解决花生重茬导致病虫害加重的问题,为花生种植户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氟氯吡啶酯与啶磺草胺复配对小麦田杂草的毒力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生物测定法对二者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用Gowing法对其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采用剂量-曲线法,评价了200g·L-1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的除草活性、对小麦的安全性、对小麦和杂草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与啶磺草胺对供试的雀麦、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等4种杂草均为加成作用,综合二者的防效结果,建议以啶磺草胺6~24g·hm-2与氟氯吡啶酯4~8g·hm-2(0.75∶1~6∶1)复配为宜。二者3∶1的复配制剂200g·L-1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对雀麦、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猪殃殃的GR90分别为3.02、1.39、1.24、1.94g·hm-2。对3个小麦品种济麦22、中育6号、科农199鲜重抑制的GR10分别为6.25、11.64、3.96g·hm-2。在小麦和大穗看麦娘、猪殃殃、播娘蒿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较好,选择性指数在2.04~9.39之间;该药在小麦和雀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略低,在1.31~3.85之间。  相似文献   
95.
北京地区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真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连作草莓土壤中占种群优势地位的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文中分离得到的真滑刃线虫,虫体形态与燕麦真滑刃 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极为相似,且主要形态学测量值基本相符。在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ITS rDNA区域序列扩增结果与GenBank已注册的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线虫为燕麦真滑刃线虫。该线虫的分类鉴定为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线虫在连作草莓的根际土壤中大量存在,其是否对草莓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山东省4个蔬菜产区棕榈蓟马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济南、聊城和泰安地区的棕榈蓟马种群对7种药剂基本处于敏感状态,寿光地区的棕榈蓟马对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吡蚜酮产生了6.99~10.83倍的低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于山东省商河县玉米田采用网格式取样法调查了其发生为害情况,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法拟合了其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和模拟,分析了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符合高斯模型,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为4.00 m;在商河田间发生量较大,为48.67头/m2,其田间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二点委夜蛾对玉米的为害具有随机性。表明田间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调查应采取棋盘式(网格式)多样点取样,样点间距大于4.00 m;且田间虫口密度的大小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受害率。  相似文献   
98.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00.
根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利用生态能学方法,评估了2000—2010年虫害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结果表明:11年期间全国由于虫害造成草地生物量损失约为年均230.9万t,损失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年份间危害差异变化很大,最高年份(2008年),损失328.5万t,占我国牧草需求量的32.8%。区域草地虫害强度排序为:中部西部东部,西部和中部共占比例高达96%;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其中内蒙古省年均损失量占全国总量的53.47%。这种特征与中国草被覆盖分布及防治科技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虫害分布范围广,危害损失巨大,危害动态波动变化,应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草原虫害监测和预报,制定应对草原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