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59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4篇
  23篇
综合类   455篇
农作物   4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5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山东济南商河保护地红掌上发生的1种细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通过对红掌上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红掌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黄单胞菌属地毯草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  相似文献   
103.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苯醚甲环唑的黄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9~4.0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5~16.1 d,药后42 d消解85%以上.以苯醚甲环唑250 g/L乳油125.0~187.5g/hm2,连续施药4~5次,最后1次施药后2d收获的黄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d.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酸化处理及钙对酸化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平邑甜茶幼苗分2组分别置于pH3,4,5,6(对照)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及3个钙离子浓度梯度(10,20,30mmol·L-1)的pH值为3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于第0,2,3,4天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SOD,CAT酶活性在处理的第2天达到最大值,POD酶活性变化不一,pH3与pH4处理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pH5处理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根系线粒体膜通透性、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a随着酸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H2O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外源钙(10,20mmol·L-1)处理能提高SOD,CAT,POD酶活性并维持一定时间,缓解线粒体各项功能的伤害,抑制H2O2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与单独酸处理相比H2O2含量降低了6.78%,13.43%,且20mmol·L-1钙离子缓解效果最好;30mmol·L-1钙离子处理却加剧了酸化伤害,H2O2含量上升了8.96%。酸化处理会对平邑甜茶根系造成伤害而营养液适量加钙可以缓解其伤害。  相似文献   
105.
在对山东威海成山林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调查中发现,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是危害黑松的主要蛀干害虫.对老熟幼虫空间生态位研究发现,在4月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幼虫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1和0.640,存在一定差异性,生态位重叠值为0.842,在7月和8月空间生态位宽度相似,生态位重叠值和竞争系数增大.衰弱木上松褐天牛幼虫生态位宽度为0.904,比褐梗天牛分布宽.枯立木上松褐天牛在树干2m以下分布最多,与褐梗天牛分布相似,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53和0.46.  相似文献   
106.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番茄叶霉...  相似文献   
107.
新生期是优良学风养成的关健时期,针对新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的迷茫,本研究以新生适应期引导为切入点,以新生“六个一”工程为总抓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幼虫、成虫的毒力及成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龟纹瓢虫3龄幼虫、成虫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研究了2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4种保护酶(SOD、POD、CAT、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0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幼虫的毒性(LC_(50))差异很大,毒力顺序与成虫一致,其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吡虫啉>烯啶虫胺>毒死蜱>哒螨灵>氟啶虫胺腈>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螺螨酯>吡蚜酮。低浓度(LC_(10)、LC_(20))吡虫啉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表现抑制作用,高浓度(LC_(30))吡蚜酮药剂对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直表现激活作用。试验总体表明高浓度杀虫剂对龟纹瓢虫成虫体内酶活性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山东农业科学》2019,(7):72-79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在黄瓜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本试验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ND35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2组合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对生防菌处理条件下黄瓜的根系活力、防御酶活性及防御酶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ND35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25.36%,枯草芽孢杆菌J2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54.27%,菌株ND35与菌株J2组合处理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70.02%。病原菌胁迫下,生防菌组合处理的黄瓜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明显提高,峰值分别达91.60、3 239.15、165.80、201.03、256.38 U/gFW;与上述酶活力相关的酶活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峰值分别为2.94、2.39、5.01、4.49和7.96,分别达到病原菌处理下酶活基因表达量的3.27倍、6.98倍、98%、5.27倍、 2.31倍。组合处理下黄瓜根系活力、平均防御酶活性和相关酶活基因表达水平总体高于单一生防菌处理。综之,生防菌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一生防菌防治效果。该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5-128
通过设置凹唇壁蜂授粉区和隔离授粉区,统计樱桃的花朵数、花序数、坐果数,并计算花朵坐果率和花序坐果率;采用蜜蜂依存度市场估价法,计算山东省凹唇壁蜂的授粉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凹唇壁蜂授粉区的花朵坐果率、花序坐果率比隔离授粉区分别增加了6.87、3.06倍;凹唇壁蜂对樱桃的授粉功能量超过30万吨,授粉经济服务价值超过180亿元。综之,凹唇壁蜂授粉有利于提高樱桃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产上应注重对凹唇壁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