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5篇
  27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黄花矶松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花矶松的种子为材料,经过消毒后接种在不同激素水平的MS培养基上诱导小苗。结果表明:(1)MS 6BA0.3 NAA0.05培养基诱导率最高;(2)在不同配方的增殖培养基中MS 6-BA0.3 NAA0.6培养基的分化系数最高,苗长势最强;(3)在不同浓度的生根剂中MS/2 IBA0.6 NAA0.2培养基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且生根较一致,根系较发达,苗叶色正常,褐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42.
毛乌素沙地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吴忠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可持续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忠市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有害生物种类共69种,隶属9目71科。在林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有34种。分析了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可持续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4.
以引进的金园丁香裸根苗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开展其在宁夏银川植物园、泾源县泾河源镇两地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区域化试验研究,结合成活率、物候期、生长表现的观测,初步判断金园丁香在宁夏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金园丁香在银川植物园的生长表现整体优于泾河源镇,引种成活率超过98%,适宜种植密度为1.0 m×1.5 m。在泾源县覆膜条件下株行距1.0 m×1.0 m时引种成活率达100%,但栽培密度为0.5 m×1.0 m的成活率仅为75%。金园丁香在无任何防护措施下可安全越夏越冬,可在宁夏地区正常生长,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发用于宁夏玉米茎基腐病预防的微生物菌剂.温室条件下检测了3株芽孢杆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研究了3株菌的相容性,田间试验验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拌土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与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R15、萎缩芽孢杆菌(B.atrophaeus)HR3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HR55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和促生长作用;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菌剂M1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达60%以上;微生物菌剂M2在乳熟期的预防效果为58.31%,蜡熟期达65.10%.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乳熟期的防效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的防效之间有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明显促进玉米的出苗率和株高,对出苗率的促生效果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高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处理组,有效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玉米秃尖长度.微生物菌剂M1和M2可以有效预防宁夏玉米茎基腐病,为粮食安全和玉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以迅猛发展.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作为一项研究特定基因功能的工具,对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CRISPR/Cas系统是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在细菌、古细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用于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通过对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对比,发现相比于DNA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等技术,基于RNA指导的CRISPR/Cas系统为基因组定点编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操作等显著优点.从作用机制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目前基因编辑的4种技术进行简述,进一步总结CRISPR/Cas系统在经济林木、作物、植物病毒和牧草植物功能基因组编辑中的研究应用,以期为促进基因编辑技术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曾继娟  朱强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8):156-163
以引进的匈牙利能源植物Szarvasi-1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开展其在银川市、盐池县、固原市3个地区不同播种密度下的区域化试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该植物适宜生长的播种密度以及在宁夏地区的最适种植区域,旨在丰富牧草种质资源,服务生产.结果表明,匈牙利能源植物Szarvasi-1品种最适宜在固原地区种植,且3 g/m2为最佳播种密度,其次是银川地区和盐池地区.在整个生育期内,其营养成分含量随生长时期的变化而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在返青期达到峰值,分别为12.3%、2.6%,粗纤维含量在成熟期为31.0%;Szarvasi-1还富含粗灰分、钙、磷等元素,是一种营养较全面的饲料植物,可以作为牧草在宁夏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干旱区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养分组合对叶用枸杞土壤活性碳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的影响,该研究设置施氮量(40,60和80 mg/L)、施磷量(10,20和30 mg/L)2因素3水平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滴灌不同氮磷养分组合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从而影响叶用枸杞产量.施氮60 mg/L、施磷30 mg/L处理下,N2P3处理下,叶用枸杞产量最高.施氮60 mg/L、施磷10 mg/L,N2P1处理下叶用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表现最佳.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存在差异,门水平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Heatmap图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EOC)、水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硝态氮(NO3-N)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综上,滴灌条件下合理氮磷配施能有效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为旱区叶用枸杞养分高效利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通过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口蹄疫病毒(FMDV)多表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为IL-2作为 FMDV 表位疫苗佐剂应用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雌性 Balb/c 小鼠,分为4组,第1组联合免疫表达猪 IL-2的重组腺病毒(rAd5poIL-2)和串联表达 FMDV 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S),第2、3和4组分别注射 rAd5EGS、灭活疫苗和 PBS,间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首免后每周采血分离小鼠血清,通过 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G;首免后6周检测血清中抗体亚型 IgG1、IgG2a 及细胞因子 IL-4和 IFN-γ的表达水平,同时分离脾细胞,M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和rAd5EGS 既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特异性 IgG、IgG1和 IgG2a 的分泌,又能增强其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免疫效果强于灭活疫苗;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后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 IL-4和 IFN-γ的分泌,且其诱导 IL-4和 IFN-γ分泌能力也强于灭活疫苗。说明重组 IL-2能有效增强FMDV 多表位疫苗诱导抗体分泌能力和细胞免疫应答,rAd5poIL-2有望作为 FMDV 表位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50.
文冠果树花部形态与开花物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植物园引种文冠果定株观察、套袋试验等分析,研究了文冠果的开花物候期、单花开花动态及落花落果等特性;并对文冠果的花部结构特征、结实率等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文冠果花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单花花期一般为5~7d。当遇高温单花花期可缩短1~2d,遇阴天低温可延长1~2d;其花为杂性花,两性花(可孕花)与雄花(不孕花)同株;在性别分化的早期即2种类型花在花蕾时期,花器官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雌雄蕊都存在,可孕花花药不能开裂散粉,不孕花(雄花)花药能散粉,后期雌蕊萎缩退化,且文冠果存在严重落花落果情况,自然状态下坐果率较低,平均坐果率仅为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