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5篇
  101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5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西湖水库为例对科尔沁沙地水位下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科尔沁沙地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过程中,自然因素的作用要远远小于人为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华北驼绒藜为二倍体,驼绒藜为四倍体,内蒙古驼绒藜为六倍体.这3种植物即使在同种植物内常因产地不同其核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内蒙古奈曼旗气象站2001—2010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资源角度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对"曼沙"西瓜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以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17个气象站点1960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气象学与生态学的学科交叉知识,按气象站点所在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割,在Matlab等软件的支持下,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生态地理区年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各区之间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在25~32a时间尺度上,4个区的降水均有较明显的周期信号,降水丰缺均交替出现,但交替年份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周期变化的特点可以推断,2007年以后的15a左右时间,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偏少,气候有进一步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为探析水-热-盐关系以及植被对盐碱田改良的意义,利用2008年8月2日-8月6日在内蒙古杭锦旗黄河灌区盐碱田进行的试验观测数据,主要通过方差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3个样地(裸地、紫花苜蓿地和玉米地)土壤温度(0-30cm土层)、湿度(0-20cm土层)、盐度(0-100cm土层)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温(度)-湿(度)-盐(度)动态基本呈现裸地苜蓿地玉米地的格局;0-5cm地温与耕作层(0-20cm)的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是0-30cm土层内地温驱动水盐动态的主要热力因子;植物能够减少土壤表层积盐,并可以降低碱化度;苜蓿地比玉米地具有更低的钠吸附比值。在盐碱地区选择耐盐碱牧草品种开展草田轮作,有益于盐碱土壤的改良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6.
封育对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7月-2009年5月,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分别对封育草地和自由放牧草地的光谱反射率、草层高度、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封育能够明显改善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增加牧草种类,提高牧草地上生物量;封育区植被光谱特征在旺盛生长期呈现出显著优势,4种植被指数较自由放牧区显著增加,其余生长季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沙尘天气变化规律,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浮尘、扬沙、沙尘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K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各等级沙尘日数及沙尘强度指数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浮尘日数和扬沙日数均在1990年前后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沙尘暴日数和沙尘强度指数无明显突变点;(2)沙尘天气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且强度较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阿拉善盟的中部及西部与乌海市交界地区,向东迅速减弱,地区间差异明显;1960—2020年,沙尘天气减弱程度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更为明显;(3)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减弱,既与增温背景下的大风日数减少(10.1 d/10 a,p<0.01)及冬春季节降水增多(2.65 mm/10 a,p<0.01)有关,也与持续多年的大规模生态治理下,NDV...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碳流进行分析,并绘制了2010年和2019年碳流图,从总量、产业和工艺三个角度对碳流动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2020年内蒙古与能源消耗相关的CO2排放量为92914.48万t,CO2排放强度在2011-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7-2020年不减反增,呈现反弹态势.2)在终端...  相似文献   
109.
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沙尘天气监测及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而阐述了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系统设计的目标及意义、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结构与功能,介绍了环北京地区沙尘天气预警系统与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预警系统两个应用实例,最后讨论了预警系统后期待完善的设计思路及目标。  相似文献   
110.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灌溉用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体现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特征的代表性指标,构建农牧交错的农业用水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202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各旗县间农业灌溉用水量相差较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灌溉水量为582.41~4 905.86 m3/hm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1%~84%;各旗县农业用水综合评价得分为2.26~3.67,农业用水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29个旗县中较高水平占比44.80%,中等水平占比55.20%;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对比,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实际情况,对于农牧交错带中农业用水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旗县地区,需加大力度发展农业节水措施,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