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6篇
  63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3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较,好气灌溉条件下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水位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分蘖早发,前期分蘖和大分蘖比例提高,分蘖成穗数提高7.1%~18.3%,增产8.6%~10.8%。同时,好气灌溉在单丛叶面积没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群体各层次的透光率。与传统方式比较,水稻好气灌溉处理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根系单茎伤流量增加,花后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比叶重提高。  相似文献   
102.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 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 t/hm2(800 kg/667 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 837 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 282 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三系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583A、7740A7、7237A、春江12A、春江16A、春江26A、99-44A、宁67A、旱稻A等9个不同柱头外露率和花时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以粳稻恢复系CH89为父本,进行大田小区制种,对不育系的午前花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以及午前花率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异交结实率与柱头外露率、午前花率之间的复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柱头外露率(x1)、午前花率(x2)的回归方程为y=26.06 0.51x1 0.28x2。通径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对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起更重要的作用。对三系粳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及制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为优化不同形态氮浓度配比,提高设施栽培蔬菜营养品质,在局部无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源甘氨酸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配比对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及其营养品质受外源氮浓度组成影响差异显著(P <0.05).在高甘氨酸态氮(2500 μmol·L-1)和铵态氮(2500 μmol·L-1)、低硝态氮(250 μmol·L-1)浓度处理中,小白菜生物量最高,达94.5 mg·株-1,且小白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一致;在高甘氨酸态氮、低无机氮浓度处理中,小白菜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6.2、126、24.0 mg·kg-1,且硝酸盐含量较高无机氮处理显著降低(P <0.05).适当提高甘氨酸态氮浓度、降低无机氮(尤其是硝态氮)浓度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5.
镉是对人体健康具有高度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人体摄入镉的主要来源是食用镉超标的稻米,因此研究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积累的遗传机制尤为重要。目前,虽然水稻镉积累的遗传通路尚未完全明晰,但已明确了一些重要基因在稻米镉积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文就镉胁迫对水稻的危害、水稻品种间镉积累量的变异、水稻镉积累相关QTL、水稻镉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育种利用加以综述,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挖掘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父母本抗性差异较大的协优9308衍生的139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遗传材料,人工接种不同白叶枯菌后的病斑长度作为连续型表型,结合经DNA深度测序获得的476,5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ed study,GWAS)。结果表明在P<1×10–4下, 4个菌株处理后共鉴定到109个与白叶枯抗性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解释表型变异率59.78%~63.29%。其中CR4接种发现了25个SNP位点其贡献率为61.00%,在这些SNP位点附近共筛选到19个基因,其中有2个为NBS-LRR抗病相关基因(LOCOs11g43420和LOCOs11g45930)。表达分析验证发现该2个基因在抗性亲本中恢9308的表达量分别为感病母本协青早B的4.42倍和8.86倍,表明其可能在正调控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07.
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室内毒力及致死表型。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中剂量处理条件下,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处理后第2天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6.7%~86.7%)就显著高于对照组(0%),第5天稻纵卷叶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到85.7%~100%,均极显著高于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4.76%~23.81%),二化螟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为25.0%~55.0%。对褐飞虱若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速效性和毒力均优于球孢白僵菌,经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处理后2 d的存活...  相似文献   
10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前期筛选的几种适用“播喷同步”的封闭除草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直播田杂草的防效, 明确了“播喷同步”技术与常规播后4 d封闭的差异, 以及施药时期×除草剂种类交互作用及对控草效果的影响, 优化水稻直播田杂草防控策略?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当天(播喷同步)或播种后4 d(常规方法)喷施120 g/L噁草酮EC 36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有效剂量, 下同)?33%嗪吡嘧磺隆WG 74.25 g/hm2+300 g/L丙草胺EC 450 g/hm2?60%丁草胺EC 1 350 g/hm2+10%吡嘧磺隆WP 30 g/hm2?35%吡嘧·嘧草·丙OD 525 g/hm2?300 g/L丙草胺EC 45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 5组除草剂处理对直播稻均无可见药害, 各“播喷同步”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不低于常规播后4 d用药; 同步喷施33%嗪吡嘧磺隆WG+300 g/L丙草胺EC防效最高, 药后35 d对禾本科?莎草科?阔叶草防效达到98.3%及以上; 水稻直播4 d后喷药, 水稻成苗率提高但 35 d 的禾本科杂草防效低, 33%嗪吡嘧磺隆WG+300 g/L丙草胺EC处理受喷药时间影响小; 复合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 单一因子会对水稻安全性?杂草防效产生显著影响, 用药时期×除草剂种类交互对水稻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对控草效果影响显著?因此, 直播田封闭除草剂宜尽早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应选用安全高效的除草剂, 33%嗪吡嘧磺隆WG+300 g/L丙草胺EC处理, 可于播种当天到播种后4 d内用药, 保障直播田杂草防治效果的同时兼顾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09.
水稻花时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早花时粳稻品种WAB368-B-2-H2-HB和晚花时粳稻品种六千辛杂交获得的F2群体284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117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水稻花时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F2花时性状呈连续的正态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4个影响花时的QTL,分别位于第1、1、10和12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早花时亲本WAB368-B-2-H2-HB.其中位于第12染色体RM511-RM519区间的qFT-12可解释11.3%的表型变异,该位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0.
硅肥对国稻6号的生理影响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产实践表明,硅有益水稻的生长发育,施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处理后,杂交稻国稻6号基部第一节间缩短,植株茎壁厚度增加,重量/长度比值显著提高。硅肥处理延缓了灌浆期功能叶片的衰老,提高了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PSⅡ能量捕捉效率(Fv,Fo),因而顶部三叶片的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硅肥处理的增产在于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