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38篇
  59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姚小英  蒲金涌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6-12618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8年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6℃/10年的速度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40℃/10年的速度升高。增温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最低气温≤0℃的日数以0.33d/年的速度递减;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以0.44℃/10年的速度增加;年极端最低地表温度以1.40℃/10年的速度增加;年结冰日数以0.33el/年的速度减少。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种植业的布局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3.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方法]以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等生消关键期(越冬期、发生发展期)历年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化,以及各气象要素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凉州区气候变暖幅度亦逐年代加快,气温线性倾向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0.535 ℃/10 a,异常暖年、暖年出现几率增大,冬季气温倾向值为0.583 ℃/10 a,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病虫害发生期间(3~9月)热量条件改善,≥5 ℃积温、≥10 ℃积温增加明显 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降水增加较快,但量级较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暖冬有利于虫卵的安全越冬,越冬基数增加,翌年发生期提前,发生面积增大。生育期间热量增加、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蚜虫、玉米红蜘蛛的发生发展,为害期延长,世代数增加,为害程度加重。降水增多虽不利于虫害的繁殖,但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发展蔓延有利。[结论]对于有效指导病虫害预防、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高海拔旱地油菜开花盛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油菜开花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祁连山高海拔旱地环境因子和油菜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并分析油菜光合生理指标在不同年型、不同播期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光合速率高于下午。油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气孔导度日变化大体呈“S”型曲线。而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呈“S”型日变化曲线。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油菜开花盛期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环境因子之一(R2=0.6916),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是蒸腾速率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PAR2=0.7133,RT2=0.5611),空气湿度是气孔导度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2=0.5503)。湿润年油菜不论是外在环境还是植株体内在环境均处于适宜状态,作物各项光合参数均高于干旱年。分期播种的油菜叶片蒸腾速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差异显著(P<0.05),细胞间隙CO2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2003~2005年对石羊河流域春秋两种播期人工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的生育期,地上、地下生物量,产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沙打旺生长第二年(2004年)干物重春播地均高于秋播地。分别增产3 505.0 kg/hm2、2 314.5 kg/hm2。(2)春播和秋播地牧草干物质积累增长关键期均出现在现蕾~开花期。此期紫花苜蓿、沙打旺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累积总量的70%和63%。(3)生长第二年(2004年)春播和秋播地青干比最小值出现在开花期,也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期。(4)春播牧草地下生物量高于秋播。春播紫花苜蓿、沙打旺根干重分别比秋播高2.5~2.6倍和0.5~1.0倍,春播有利于牧草根系生长。(5)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牧草适宜返青温度。在灌溉条件下,牧草干重与热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力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的多寡,秋播地和晚熟品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更高。  相似文献   
46.
西北地区东部耕作层土壤湿度近22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7个测站1981~2002年3~10月固定地点测得0~30 cm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近22 a来西北地区东部耕作层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湿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1981~2002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处于峰值;湿度变化大多有5~6 a的周期,1986~1988年为较为一致的干旱时期;春、夏、秋三季中春季湿度最小,秋季最大;22 a中春、秋季湿度下降明显,显著减少区位于陇中。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酸雨对春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用pH值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春小麦拔节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酸雨pH值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酸雨使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了4.08%~67.04%,气孔导度下降了17.44%~58.44%,蒸腾速率下降了12.08%~48.08%,胞间CO2浓度上升了9.01%~14.29%,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了12.16%~37.23%。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酸雨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随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愈显著。  相似文献   
49.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交错区敦煌、金塔及民勤3站1960-2007年气温、降水、蒸发量等观测资料,利用距平时间序列和多阶自回归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荒漠-绿洲交错区的年际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60-2007年荒漠-绿洲交错区年均气温分为两个主时段,即1967-1986年为一低温时段,1987年开始转为一个相对较长的偏暖时段。目前,年均气温正处在历史的波峰状态,年均蒸发量显著增加。利用荒漠-绿洲交错区1980-2007年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状况等资料,分析其历史演变特征,说明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不相适应,大量扩耕、超采地下水是导致荒漠-绿洲交错区气候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0.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变化特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相对湿度略增、平均风速略减、日照时数减少。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5%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减少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增加、平均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均是有利的因素。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