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217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确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的空间指导与前提。该研究以广西河池为例,构建“自然本底-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综合评估框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河池市共划定6个自然本底类型区,“一江两河三山”的自然本底特征决定了分区的宏观构成;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粮食生产功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固碳释氧功能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境质量功能在南部较为突出;3)各项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程度整体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石漠化、生态退化问题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在东北部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在全域内均有分布;4)综合自然本底分区、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胁迫问题识别,最终将河池市划分为15个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河池市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分区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32.
耕地土壤健康及其评价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克宁  杨淇钧  赵瑞 《土壤学报》2021,58(3):537-544
开展面向耕地的土壤健康评价,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针对相关研究中土壤健康概念抽象、评价尺度杂糅等普遍性问题,及欧美主流技术路线中的局限性,文章从概念解构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耕地土壤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参考.首先,通过构建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土壤健康观,从理论方面将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433.
为厘清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以CNKI文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00—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发文量随时间推移出现2个不同增速的发展阶段;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除对相关概念的深入阐述外,形态特征、驱动机制、转型途径等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经历了3个阶段,即相关基本概念及内涵的引入和界定、粮食安全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研究表明:转型形态特征方面,耕地利用隐性转型研究相对匮乏,对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或隐性转型的单一视角研究较多;驱动机制方面,自然、经济、社会是分析耕地转型驱动机制的3个主要层面;转型途径方面,耕地功能形态的诊断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构建耕地功能度量指标体系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途径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4.
梳理“非粮化”管控措施,探讨未来“非粮化”管控的重点方向,可以为“非粮化”管控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总结“非粮化”的概念、类型、现状、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当前对“非粮化”的概念与类型尚未达成一致,我国“非粮化”现象呈扩大趋势且经济发达地区与南方地区“非粮化”率较大,“非粮化”原因主要包括种粮经济效益低、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耕地资源多宜性、政策执行偏差、农户自身因素;不同的耕地“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存在较明显差异。针对“非粮化”问题所采取或建议的措施,包括法规措施、经济措施、破坏鉴定措施、规划措施,但是目前关于利用差别管控措施治理“非粮化”的研究数量与深度尚且不足。针对当前管控存在的法理说服力较弱与治理隐患性较大的问题,建议今后在耕地保护法律中设立相应条款,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县级划定粮用单元、食用单元、农用单元,制定各管控单元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与差别管控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