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1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1.
依托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里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层深度大约在50~260 cm之间;施氮量小于90 kg·hm-2时,增施氮肥土壤耗水强度和干层深度变化较小,而施氮量超过90 kg·hm-2时,增施氮肥平均土壤耗水强度较大,但干层深度无明显变化,干层厚度增加速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丰水年的高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土壤干燥化,减小干层厚度。  相似文献   
12.
依托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里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层深度大约在50~260 cm之间;施氮量小于90 kg·hm-2时,增施氮肥土壤耗水强度和干层深度变化较小,而施氮量超过90 kg·hm-2时,增施氮肥平均土壤耗水强度较大,但干层深度无明显变化,干层厚度增加速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丰水年的高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土壤干燥化,减小干层厚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VEST模型的商洛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姗姗  刘康  李婷  袁家根 《土壤学报》2016,53(3):800-807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 VEST)中的土壤保持模块(Sediment Retention Model),从水文角度对商洛市的地块截留、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定量评估和空间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该区在水库清淤和保证水质两种情境下的土壤保持效益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商洛市潜在与实际土壤侵蚀量分别为1.21×109 t、3.4×107 t。该区整体处于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级别,无极强度侵蚀。(2)全区输出的产沙总量为1.61×106 t,土壤保持总量为1.17×109 t,其中泥沙持留量为2.9×107 t。旬河、金钱河与乾佑河泥沙持留能力强。(3)In VEST模型评估排除死库容后在减轻泥沙淤积和保证水质治理花费两种情境下,土壤保持总价值分别为205.5亿元和616.3亿元。单位面积土壤保持价值量分别为313.6元hm~(-2) a~(-1)和824.1元hm~(-2) a~(-1)。  相似文献   
14.
以咸阳市小麦-玉米轮作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能够真实反映土壤肥力整体状况,为实际农业生产指导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咸阳市小麦-玉米轮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全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肥力加权关联度平均值为0.522,变异系数为15.90%,整体属于中等肥力水平,有机质是制约土壤肥力水平的关键因子,三原县除有机质外,有效磷也是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王建    赵牡丹    樊艺    李健波    郑春燕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154-160
为了科学地分析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对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借助人类活动强度模型测度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采用生境质量、物种多样性以及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了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整体呈减弱趋势,空间上以太原—西安轴线为界,轴线以西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偏低,以东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偏高;(2)2000—2018年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稳定,无剧烈变化; 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呈现出西北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3)2000—2018年,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呈现显著负相关,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说明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综上,整个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基本保持稳定,但受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气候因素驱动下沂河流域暴雨径流的变化规律,阐释流域暴雨径流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流域水文响应过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改进后的Lyne-Hollick数字滤波法估算了沂河流域的暴雨径流量,通过水文信号方法与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沂河流域暴雨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 1975—2000年,流域年均暴雨径流指数SFI呈缓慢下降趋势(R2=0.37,p<0.01),年际SFI下降率0.048/10 a,暴雨径流占河川径流比重下降;(2)年均暴雨径流量呈波动增加趋势(R2=0.04,p=0.35),于1998年达到研究时段峰值;(3)暴雨径流量年内季节分配差异显著,年内暴雨径流量峰值出现在7—9月,夏季暴雨径流Q(s(sf))与冬季暴雨径流Q(w(sf))差异较大,高暴雨径流变化指数QHV、暴雨径流变差系数C(V(sf))总体呈上升趋势,低暴雨径流量变化指数QLV呈下降趋势;(4) 198...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基于GEE平台获取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构建2001-2020年天水市NDVI序列数据,探讨天水市近20 a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天水市平均植被覆盖为0.55,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低度、较低覆盖共占全市总面积的4.1%、中度覆盖占42.9%,较高、高度覆盖共占53%。2)近20 a天水市植被覆盖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97%/a(P<0.05),植被覆盖总体为改善趋势,改善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43%,局部区域植被退化,面积仅占1.98%。3)近20 a天水市植被覆盖变化受降水和人类活动交互作用影响,降水的增加、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对该市植被覆盖的提升效果显著。基于Hurst指数分析,在未来植被覆盖变化以正向持续性为主,部分区域表现为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