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6篇
  58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枣粉添加量对陕北白绒山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0.15±1.63) 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枣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10%(Ⅰ试验组)、15%(Ⅱ试验组)、20%(Ⅲ试验组)、25%(Ⅳ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70 d,饲喂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羊,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肌纤维特性、外观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Ⅰ、Ⅱ、Ⅲ和Ⅳ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和Ⅱ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2)对照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Ⅲ组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剪切力值最小(P<0.05);4)Ⅲ组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试验组(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α-亚麻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5)Ⅳ组羊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综上所述,枣粉添加改善了羊肉的嫩度,有利于羊肉中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从而使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20%枣粉添加量时羊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枣粉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肉呈味物质的影响。选取40只6月龄、初始体重为(20.15±1.63)kg的健康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25%(试验Ⅳ组)枣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的鲜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Ⅱ和Ⅳ组(P<0.05),咸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Ⅲ组的天冬氨酸(Asp)和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和Ⅱ组(P<0.05)。3)随着枣粉水平的提高,肌苷酸(IMP)、肌苷(INO)和次黄嘌呤(HYP)含量逐渐增加,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Ⅱ、Ⅲ和Ⅳ组的I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Ⅱ、Ⅲ和Ⅳ组的INO、HY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枣粉能促进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在陕北白绒山羊肉中的积累,饲粮中枣粉水平为20%时,羊肉中呈鲜味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较高,滋味最好。  相似文献   
3.
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6-11847
介绍了HACCP体系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现状,并阐述了HACCP质量管理体系在冷却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2011及2012年的6~8月,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堂山保护区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共82种。其中有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3目7科16属;爬行动物57种,隶属3目12科38属。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对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榆林沙区湿地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出榆林沙区湿地保护利用研究对策,根据榆林北部毛乌素沙区湿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本着人与自然相协调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体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处理好工业开发区生态化生产与湿地保护利用的关系;注重污水排放控制与维护水质;进行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10个省份的银杏雄株10个无性系的研究表明,12对引物共扩增出了96条带,多态性条带41条,占总带数的42%,扩增片段长度为300~2 000 bp,10个银杏雄株无性系间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利用12对引物的41个分子标记完全可以对10个不同银杏雄株无性系进行识别,谱带清晰,因此利用RAPD技术进行银杏雄株无性系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沙区的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技术,对其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黑沙蒿花粉粒属单粒小型花粉,具有蒿属植物花粉的共性特征,属于较为进化物种的花粉形态,同时其花粉粒二型性特征亦比较突出。长球形和圆球形2种形态不同的花粉粒,同时存在于同一花药中,长球形花粉粒极轴长(P)23.43(20.10~24.91)μm,赤道(E)轴长16.93(15.81~17.32)μm,P/E=1.38,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显著(P<0.05),赤道面观椭圆形;圆球形花粉粒极轴与赤道轴近等长,极轴长17.56(16.11~18.43)μm,赤道轴长17.10(15.99~18.01)μm,P/E=1.03,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赤道面观圆球形;经T检验,2种形态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长度比值P/E,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种形态花粉萌发器官都具3孔沟,但长球形花粉的沟深而细长,边缘整齐光滑,内孔深陷,沟间稍窄,极区面积较小;圆球形花粉的沟较浅较短,沟缘粗糙,内孔外突,沟间较宽,极区面积较大;外壁表面纹饰都为退化小刺与颗粒状纹饰的组合,但刺的分布、基部大小及刺间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等有所差异。样本中长球形花粉粒占比为64.1%,圆球形花粉粒占比为35.9%。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抗病品种吉美08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分析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ol4287)诱导下其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lDFR基因在番茄抗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番茄中克隆SlDFR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番茄根、茎、叶中SlDFR基因在枯萎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番茄抗病栽培品种吉美08中克隆得到SlDFR基因,cDNA序列全长1659 bp,包含1个114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SlDF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43 kD,等电点(pI)为6.08,是一个亲水的、稳定的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高尔基体上,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有38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18个,苏氨酸15个,酪氨酸5个。SlDFR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73%,延伸链占13.98%,无规则卷曲占40.6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lDFR蛋白序列与同属茄科马铃薯(Solanum pennellii)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lDFR基因在番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SlDFR基因在番茄根、茎、叶中表达量受番茄枯萎病菌诱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变化最大,在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推测SlDFR基因的表达量与番茄枯萎病菌胁迫响应有关,且番茄根部类黄酮的合成为重要胁迫响应途径。【结论】SlDFR基因表达量受Fol4287的诱导,可能参与番茄枯萎病胁迫响应过程,且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响应在番茄根部更强烈,并通过调控番茄根部黄酮类物质的合成提高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从而增强番茄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ZGS和TW模型的长江流域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政府部门建立和调整生态功能恢复项目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ZGS)和Thornthwaite Memorial (TM)模型估算NPP,并进一步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等,对比分析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NPP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基于上述两个模型模拟得到的长江流域NPP时空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为0.982,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2000—2019年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实际NPP与潜在NPP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6.85,2.74 g/(m~2·a)。(3)长江流域实际NPP和潜在NPP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生态系统;高值区域大部分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4)2000—2019年长江流域实际NPP与潜在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65%和84.81%,主要分布在云南、青海、西藏、四川北部及浙江...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部地区农业信息网络的落后现状,通过玉林市城西镇信息网络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农务、政务和商务一站式处理,栏目信息动态管理并带有审核和积分机制的乡镇信息网站,实现了农村事务的网络管理和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