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08篇
基础科学   15篇
  152篇
综合类   487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14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2.
AP2/ERF基因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前期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发现马铃薯‘加湘1号’一个AP2/ERF家族基因(PGSC0003DMG400012154)在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24 h后被显著激活。从接种P.infestans 24 h的‘加湘1号’的总RNA中通过RT-PCR获得了该基因CDS序列为885 bp,BLAST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一个29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且含有1个AP2/ERF结构域,是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RF亚家族的一员。本研究将该基因与XcmⅠ酶切的表达载体pCXSN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过测序挑选插入正确克隆酶切验证,并成功转化农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粤丰’是由早熟抗病的‘豫优4号’为母本,与‘渝亮3号’杂交育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节率高,回头瓜多。瓜条顺直、美观,长棒形,瓜长38.0 cm,横径3.8 cm,肉厚1.2 cm,单瓜质量约390 g,皮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白,瘤小而密,肉质脆,味微甜,商品性好,耐热,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
香蕉(Musa L.)是由2个二倍体野生种Musa acuminata Colla(AA基因型)和Musa balbisiana Colla(BB基因型)种内或种间杂交进化而来,其B基因组中带有重要的优良基因。利用与香蕉B基因组相关的gypsy-IRAP分子标记,成功开发了一对SCAR引物,适用于鉴定尖叶蕉(AAw)、长梗蕉(BB)、香牙蕉(AAA)、贡蕉(AAcv)、大蕉、粉蕉(ABB)、粉大蕉(ABB)、龙牙蕉(AAB)以及四倍体香蕉(AAAB)等是否含有B基因组。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白菜TPS(BrTPS)家族成员信息及对高温胁迫信号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BrTP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特征、蛋白结构及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全基因组含有15个TP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除BrTPS14和BrTPS15外,其余成员各含有1个TPS和1个TPP结构域,并且所含motif的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理化性质分析发现,15个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介于129~1459 aa之间,分子量大小在14.73~165.83 kD之间,大部分BrTPS蛋白为酸性蛋白和亲水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作为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大白菜TP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2类,其中ClassⅠ包含5个成员,ClassⅡ包含10个成员。本研究对高温胁迫前后不同组织和持续高温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的BrTPS基因可对高温胁迫产生响应,但在表达规律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大白菜TPS基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番茄褪绿病毒在湖南省首次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7月在湖南省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4种茄科蔬菜表现出叶脉间褪绿、叶片黄化等症状,疑似被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感染,同时叶片背面聚集了大量烟粉虱。采用To CV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样品和烟粉虱样品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标条带,且扩增序列与北京番茄To CV分离物(KC887999.1)部分序列相似度为99.0%,确认采集样品被To CV感染。4种茄科蔬菜To CV的感染率达70%~100%;发病叶片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66.7%~87.5%;鉴定出烟粉虱的生物类型为MED烟粉虱。这是湖南省首次确认该病毒,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黑皮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光合光响应模型,为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同源四倍体及其原二倍体黑皮冬瓜为试验材料,对8种经典的光合光响应模型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能够表现出光抑制情况,但在拟合过程中出现暗呼吸速率为正值、光补偿点为负值及无法解释当光强达到饱和后光合速率快速下降的问题;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及指数函数Ⅰ、指数函数Ⅱ无法直接求取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结合常用的光饱和点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光饱和点与实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差,且指数函数Ⅱ在计算光饱和点时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性,也无法拟合光抑制情况,但4种模型拟合得到的光补偿点均与实测值相差不大;指数修正模型因系数β为负值,无法求取四倍体黑皮冬瓜材料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且拟合得到的四倍体黑皮冬瓜的光补偿点明显低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暗呼吸速率及二倍体黑皮冬瓜的光饱和点明显低于实测值,但获得的四倍体及其二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实测值最接近,说明其在拟合最大净光合速率上有优势;整体上分段函数计算得到的黑皮冬瓜的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也能很好的拟合发生光抑制部分的光响应曲线。分段函数拟合同源四倍体及其原二倍体黑皮冬瓜光合光响应曲线效果较其他模型效果好,分段函数模型为黑皮冬瓜最适合的光合光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熟 6号是由大白菜雄性不育系 98- 2 - 1和从丰抗 70中多代自交分离而选育出的自交系F - 3-2 - 3配制而成的优良一代杂种。抗霜霉病、病毒病与软腐病 ,生长期 6 0~ 6 5d(天 ) ,叶球叠抱、圆头、卵圆形。南方栽培平均单球质量 2 .0kg ,每 6 6 7m2 产量 4 0 0 0~ 5 0 0 0kg。  相似文献   
9.
番茄早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南北方发生较严重,常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进行抗病育种是解决早疫病的有效途径,此工作在国内已受重视,而抗病性鉴定方法,却是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The plant apoplast is an important mediator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ell cytoplasm and its surroundings. Plant cell suspensions offer a convenient model system to gain insight into apoplastic physiology. Here, we describe a novel phenomenon that took place when two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lics were added together to either soybean or tobacco cell suspensions. Acetosyringone (AS) and/or hydroxyacetophenone (HAP), phenolics found in the extracellular/apoplast of tobacco cells, were added to soybean or tobacco cell suspensions undergoing an oxidative burst. Individually, AS appeared to be utilized as a typical peroxidase substrate to scavenge hydrogen peroxide, while HAP was utilized at a much lower rate. However, when added together the rate of utilization of both phenolics increased and surprisingly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We have further characterized this novel phenomenon in suspension cell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ertain phenolics in plants can cause co-oxidation which, as in animals, could alter the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of surrounding phenol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