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2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热量条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和Log istic生长曲线方法,对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田间试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酿酒葡萄的关键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温度指标和低温冻害指标,为河西酿酒葡萄区域化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甘肃省日平均气温≥0℃积温与冬小麦、春小麦产量及≥10℃积温与玉米产量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0℃和≥10℃积温与旱作区和灌溉区的冬小麦、春小麦和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旱作区冬小麦产量与秋春季降水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由于河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限制了热量资源增加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夏秋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显现。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陇东冬小麦生态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残塬"董志塬"的变暖及冬小麦生态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董志塬"近35 a来年平均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5℃,增温表现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同时上升,且冬春季增温速度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增温最平缓;增温对冬小麦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生育期(线性趋势0.91 d/a)、越冬期(线性趋势0.85 d/a)显著缩短,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返青期以0.57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拔节期以0.42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成熟期以0.48 d/a的线性趋势提前),而春季各发育期间间隔日数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认为气候变暖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尤其冬春气温显著升高将导致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增大,春旱加剧,不利于春季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平行气候条件观测资料,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和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千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的相关关系;根据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光合产量和温度及降水订正模型,计算紫花苜蓿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春播当年的开花~枯黄,第二年的显蕾~开花期的生长高度增长量达最大,生长速率在萌芽~分枝、显蕾~开花期达最大;干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在分枝~显蕾期同时达到最大值;水分是陇东紫花苜蓿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在中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尚有较大的气候生产潜力有待利用.  相似文献   
5.
EOS/MODIS遥感监测在甘肃迭部重大森林火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许东蓓  梁芸  蒲肃  杨兰芳  何金梅 《林业科学》2007,43(2):124-126,F0003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在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火灾是生态环境的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发生森林火灾几十万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林火有上升的趋势(舒立福等,1997).  相似文献   
6.
郭小芹  刘明春  曾婷  韩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85-1387,1426
基于5个气象站点3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近10年的水资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石羊河流域增暖明显,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石羊河主干流径流量呈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位趋深,北部荒漠地区持续下降;水资源总量以0.8809亿m3/a的速度减少,且对降水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对温度的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7.
渭河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渭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渭河源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 10.442~- 10.417 mm/10a之间,降水量递减以秋季、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甘肃胡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胡麻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象资料,用EOF、小波分析和积分 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胡麻产量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分布 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 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适时早播可避免胡麻籽粒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试验扩大复 种面积,提高商品量。  相似文献   
9.
黄河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黄河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50 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95.502~190.72 kg/(hm2.10a)之间,20世纪90年代后NPP较高。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冷干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少1.1%~2.1%;2001—2008年均为"暖湿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多2.1%~4.5%。影响黄河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暖湿型"气候对植被净生产力增加最有利,黄河源区NPP可增加5.5%~8.5%。而"冷干型"气候造成植被净生产力下降5%~9%。若2050年在"暖湿型"气候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NPP较多年平均值增加7%~17%。  相似文献   
10.
“4.24”民勤特强沙尘暴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强沙尘暴是干旱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文中分析了2010年4月24日民勤特强沙尘暴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和近地面沙尘浓度的变化,同时对大气动力、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沙尘暴过境时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从稳定到多次调整,再到稳定,最后崩溃的演变。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而调整之后,风速加大,同时伴有很强的上升气流。强沙尘暴使地表发生非常严重的风蚀起沙现象,近地面沙尘浓度迅速升高200多倍。沙尘暴天气来临前,地面空气呈干热状态处于低气压控制之下,而在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空气显得相对湿冷,地面气压急剧上升,并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沙尘暴的强度与相对风暴螺旋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