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4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疆棉花生长中期低温冷害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不同棉区严重气候减产年的地膜棉花中期发育进程、气象条件以及夏季(6~8月)冷害年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河子棉区6月平均气温距平≤-0.5 ℃,阿克苏、喀什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 ℃时,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天以上、石河子棉区和阿克苏棉区晚3天以上,这就出现了一般气候减产年.或当6~8月中至少有2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 ℃之间时,3大棉区中近70%的年份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的温度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 ℃时,3大棉区70%以上的年份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研究--以北疆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北疆地区为例,以近年来新疆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北疆39个市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并结合北疆地区实际特点,建立指标体系,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然后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北疆39个市县划分为8种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概述。为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新疆各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地区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崔彩霞  李扬 《干旱区研究》2011,28(4):688-693
基于1961-2008年新疆天山地区23站日照时数的逐日资料,使用一元线性方程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天山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日照时数的气候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②区域平均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尤其在冬季和夏季。③四季除春季外日照时数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手段,以云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特性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多种云检测方法,利用MODIS 1,6,26通道资料,以指数法和光谱阈值相结合的多光谱云检测算法,对新疆山区2009年的MODIS资料进行云检测处理。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2009年全疆平均云覆盖日数为82 d,其中山区平均云覆盖日数101 d,平原地区平均云...  相似文献   
5.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区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区全年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云杉林区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呈现出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6-8月的向下短波辐射高于其他月份,12月份出现最小值。向下、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通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10月开始逐渐减小,最小值出现在12月,3月开始缓慢增加,至...  相似文献   
6.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伊犁河谷巩乃斯河源区的雪岭云杉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木径向生长与相邻气象站点气象资料的关系,发现树轮指数与新源气象站7-8月的降水正相关,与7-8月最高气温显著负相关,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这一区域树木生长主要受水份条件限制。生长季期间的高温导致蒸发量增加,不利于树木当年和次年的生长。利用树轮宽度年...  相似文献   
7.
根据树轮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选取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针叶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树轮密度实验流程,对Dendro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得出落叶松校正系数为0.761.通过与单芯校正系数的比对,发现在大样本量的条件下,采用此校正系数对树轮密度值进行校正,产生的误差很小,并通过实验获取的密度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0年内蒙古冬季低温的特征。并通过对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北极涛动指数和EI Nino年内蒙古冬季气温的分析,探讨此次低温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冬季低温是内蒙古自1986年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冬季低温。强降温的同时,还伴随着强降雪和大风沙尘天气。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偏强、850 hPa内蒙古北侧偏北气流偏强、500 hPa位势高度场偏低、东亚大槽位置偏西偏强以及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是造成此次低温的主要原因。此次低温还与北极涛动指数负异常和EI 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疆北部1961-2007年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和增强的趋势,大雨日数和强度变化显著,尤其在2000年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湿时期(1987-2007年)相对干时期(1961-1986年),新疆北部汛期的总降水量均是增多的,北疆西北部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由于小雨和中雨的增加所致,而天山山区及其北麓,伊犁河谷地区降水量的增多是由大雨增加主导。极端干旱事件呈减少趋势,尤其在近10 a处在低发期,极端湿润事件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过渡带风沙流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种集沙仪,通过野外实时输沙观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过渡带的地表风沙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100 cm高度范围内,总输沙量的47.3%分布在30 cm高度内,这一比例小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符合幂函数分布。② 风沙流输沙的粒径以细砂、极细砂与粉砂为主,各高度层所占比例均达99%以上;风沙流输沙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沙尘的含量随高度增加呈现“象鼻”状分布。③ 风沙流中贴地层风速廓线受风沙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再符合对数分布,更加符合幂函数u=azb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