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19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揭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铜的生理抗性机制。以铜抗性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和铜敏感性S.meliloti CCNWSX0018为材料,测定其对铜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大耐受浓度(MTC)及不同铜浓度对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YMA固体培养基上,S.meliloti CCNWSX0020和S.melilotiCCNWSX0018的MIC分别为0.5mmol·L^-1和0.2mmol·L^-1Cu^2+,MTC分别为1.8mmol·L^-1和0.8mmol·L^-1Cu^2+。(2)Cu^2+浓度≤0.4mmol·L^-1时,S.meliloti CCNWSX0020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变化不显著;S.meliloti CCNWSX0018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Cu^2+浓度为0.6mmol·L^-1和0.8mmol·L^-1时,前者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后者保护酶活性开始降低。随着Cu^2+浓度升高,S.meliloti CCNWSX0020的GR活性增强,与对照相比,Cu^2+浓度为0.8mmol·L^-1时GR活性提高了110.51%;而S.meliloti CCNWSX0018的GR活性则反之。(3)在Cu^2+浓度≤0.8mmol·L^-1胁迫下,抗性菌株S.meliloti CCNWSX0020可通过提高SOD、CAT、GPX、GR的活性以降低Cu^2+的毒害效应,为丰富根瘤菌抗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分布广泛且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新型分泌系统,ClpⅤ型ATPase是不同细菌T6SS中均含有的关键保守组分,据推测可能为底物蛋白的分泌提供动力,但对其生化功能尚未进行深入鉴定。在本研究中,我们克隆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中的ClpⅤ型ATPase基因atu4344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酶学检测证实了其ATPase活性,定点突变分析发现K232/608和E299/675突变体均丧失ATPase活性,表明Walker A模体和Walker B模体与其活性密切相关。这是首次对植物病原细菌T6SS中的ClpⅤ型ATPase进行生化鉴定和突变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室内观察并比较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根据观察结果,将两种生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体外用触角检测寄主,(2)产卵器检测寄主体内环境,(3)排卵及(4)拔出产卵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在寄主体内检测时的身体摆动、产卵时蜂相对静止程度、产卵器拔出动作和在寄主表面穿刺次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中,蜂对寄主的检测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4.84 s、15.50 s),而寄主的体内检测时间(分别为190.23 s、482.55 s),在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雌寄生时,雌蜂是否出现"静止"及产卵器是否抽动拔出可以作为产卵的判断标准,但对产雄寄生,则无法通过行为动作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5.
正小麦蓝矮病(Wheat blue dwarf,WBD)是我国西北麦区一种重要植原体病害,在我国西部地区危害严重。该病害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 L.)专化性传播,介体传毒成为病害流行的重要中心环节[1]。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免疫荧光标记研究发现WBD植原体免疫膜蛋白(immunodominant membrane protein, IMP)与介体异沙叶蝉肌动蛋白互作,说明IMP在植原体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西安市北郊污灌区采集土样,用添加K2Cr2O7 75 μg·mL^-1和青霉素2 μg·mL^-1的高氏1号、HV和SC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20株具有链霉菌特征的放线菌。采用浓度梯度法,用含Pb^2+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进行筛选,得到50株抗铅链霉菌。在抗铅能力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14株抗性较强链霉菌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等分析。结果表明,14株代表菌株可归为6个不同的颜色类群,其表型特征与生理生化性质和链霉菌相符合,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8个不同的进化分支。菌株HQ0031与已知链霉菌相似性差异较大,可能为链霉菌属内1个潜在新种。研究表明西安市北郊污灌区土壤中抗铅链霉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复方穿心莲对AA+肉鸡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穿心莲对AA+肉鸡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将1日龄240只AA+肉仔鸡随机分为A、B、C、D 4组,试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复方穿心莲,饲喂至42日龄,取7、35和42日龄肉鸡肠道组织,制成切片测量其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A、B组肉鸡7、35和42日龄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C组肉鸡35日龄肠壁厚度显著(P<0.05)高于其它组。复方穿心莲能明显增加AA+肉鸡绒毛长度,降低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  相似文献   
8.
风信子DFR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色风信子完全露出蓝色的花蕾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风信子DFR基因的全长cDNA。该cDNA全长1252 bp ,开放阅读框为1098 bp ,编码366个氨基酸。 Blast搜索结果显示,风信子DFR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植物已报道的DFR基因具有66 %~77 % 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62 %~73 %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 最先与风信子聚类合并的是鸢尾,其次与其它单子叶植物聚类,最后与双子叶植物聚类。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验并结合特征线法(MOC)对带有一个分支管管网阀门关闭时产生的水锤压力及波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水锤压力波动、角位移传感器测定阀门的关闭时间及关闭规律,结果表明:MOC方法能较好地预测管网阀门关闭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值,管网监测点计算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3%,但MOC方法计算所得压力波的衰减比较缓慢,而试验得到的压力波衰减很快,是由于在计算中使用的恒定流摩阻所致;在此基础上对5种阀门关闭方案产生的瞬变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表明管路末端2个阀门同时关闭时管网中产生的水锤压力最大,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阀门同时关闭的操作;管网最大水锤压力随关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当阀门关闭时间一定时,采用曲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比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要小,而采用两阶段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压力小于线性关闭的,对于实际工况中的两阶段关闭应通过延长第一阶段关闭时间以减小最大水锤压力.  相似文献   
10.
牛MRFs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肉调节因子(MRFs)基因家族又叫生肌决定因子(MyoD)基因家族,该家族编码4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别是MyoD、MyoG、Myf5和Myf6,它们是控制骨骼肌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共同控制肌肉的生成。研究表明,这些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与肌肉生长和肉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该家族的基因已成为肉用动物研究的热点,在牛上已有一些研究,其中包括遗传变异及功能研究等。在此,本文对牛MRFs家族基因结构与基因定位,MRFs家族的功能,MRFs家族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及其在肉牛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