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8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罗布林卡是一座融古建筑与植被花卉为一体的园林,其中不乏许多珍稀植物和名贵花卉,供游人观玩鉴赏。但近年,由于气候变化,造成局部小气候被改变,使得土壤流失严重,土层变薄;地下水位的下降等,加之园林长期专业养护人员不足,缺乏病虫害的预测预防知识。从而导致罗布林卡园林植被花卉遭受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故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的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芫根粗总皂苷(S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体积分数 70%乙醇加热提取芫根,并分别以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ST,测定正丁醇萃取相中总皂苷的含量;给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 85 mg/kg 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剂量为 500和1 000 mg/kg的ST对糖尿病小鼠灌胃7 d后,测定初始空腹血糖和最终空腹血糖,并在试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胸腺、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分析ST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耐糖量(OGTT)的改善情况。【结果】正丁醇萃取物中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31.5±1.7)%(以薯蓣皂苷元计);ST 500和 1 000 mg/kg灌胃组糖尿病模型小鼠在连续给药7 d后,小鼠血糖显著降低(P<0.05),并且其脏器指数得到了明显改善;500 mg/kg剂量的ST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耐糖量。【结论】芫根粗总皂苷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3.
牛出血性败血症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兔抗巴氏杆菌IgG-A,应用提纯的兔抗巴氏杆菌IgG-B包被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用羊抗兔IgG包被对照线,制备了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研制的试纸条不与牛的其他病原的抗原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该试纸条的最高检出稀释度为1∶640;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与菌体检查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对牛出血性败血症进行普查和检疫。  相似文献   
4.
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以植被盖度为例,监测了藏西北地区牧草长势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不高,多年平均值仅为27.2%。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约占草地总面积的60.7%)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年际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显著降低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东南部地区;植被盖度显著增高区域约占35.7%,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整体上,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平均盖度略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71-2013年西藏西部、中部和东部8个气象站的浅层(5、10、20cm)地温和较深层(40、80cm)地温以及气温逐月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M-K)检验等方法,分析近43a西藏年、季平均气温,年、季平均地温,年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趋势以及地温与气温的气候突变关系,并对21世纪地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各研究站点年平均浅层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藏西部和藏中部比藏东部增温显著;各季节几乎地温上升显著,其中冬、春季升幅显著高于夏、秋季。(2)年、季深层地温除昌都无显著变化外,其余站点几乎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狮泉河、日喀则、拉萨各季深层地温升幅显著高于同期浅层地温,而泽当和昌都各季深层地温升幅低于同期浅层地温。(3)研究地温对气温的响应发现,研究期内藏西部的狮泉河浅层年地气温差小于深层,藏中部的日喀则和拉萨浅层年地气温差20世纪90年代前大于深层,90年代后接近或小于深层;藏东部的昌都浅层年地气温差在80年代中期前小于深层,80年代中期后大于深层。各土层年平均地温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层年地温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西藏21世纪地温随着气温显著升高,藏西部和藏中部增温幅度整体高于藏东部。年均地温高于气温,且其升温幅度大于气温,气温升高,地温增加,预估至21世纪末,昌都、拉萨、波密地温水平将分别达到偏南的八宿、泽当和察隅现有地温水平,相当于所有站点南移近1个纬度。  相似文献   
7.
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植物多样性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西藏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气候变暖和放牧干扰背景下沿海拔梯度探讨西藏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草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拉萨市林周县白朗村沟域的山地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样方法,重复样线法和Modified-Whittaker样地法3种方法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3种不同取样方法α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 m样线法效果最好.2) 表征β多样性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Bray-Curtis指数均随样地间海拔高差的增大而减小.3) 种-面积关系的截距c,斜率z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α,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吻合一致.4) 依据种-面积关系研究结果,山地灌丛草地设置100 m2的样地可覆盖80%左右的植物物种.山地灌丛草地的α和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未来研究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对山体气候梯度以及放牧干扰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5℃界限温度指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附近站点197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及其水热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预估了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牧草青草期的变化,以期了解和预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49a自然保护区平均每10a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2.81d,终止日推迟2.74d,天数延长5.56d;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5.86℃·d·10a−1、15.84mm·10a−1和27.58h·10a−1。(2)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上,20世纪70−90年代各站青草期开始日晚、终止日早、持续天数短、水热条件偏差;21世纪00−10年代截然相反,青草期开始日早、终止日晚、持续天数长、水热资源充沛。(3)M-K法检验显示,青草期开始日、终止日和天数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6年、1991年和1988年;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1988年、1999年和1981年也发生了由偏少变偏多的突变。(4)青草期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青草期开始日提早、终止日推迟、天数延长,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增加的变化趋势仍将持续。(5)在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80a自然保护区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10d、终止日推迟9d、天数延长17d,这有利于牧草生长,牲畜抓膘,对牧业生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西藏玛旁雍错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5年地形图、1990年、1999-2009年TM卫星遥感影像和近35 a(1975-2009年)气温、降水、积雪日数、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普兰县境内玛旁雍错、拉昂错湖泊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过去35 a里玛旁雍错、拉昂错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到2009年玛旁雍错面积为415.44 km2,拉昂错面积为261.36 km2。与1975年相比2个湖泊面积分别减少了1.56 km2和11.01 km2;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附近的冰川面积也在加速退缩。对1975-2009年普兰县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可知,降水量减少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蒸发量不显著的增加及雪冰消融也是近几年湖泊面积波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两收粮草复种模式是西藏农牧结合的一条重要发展途径, 本研究以冬青稞-箭舌豌豆(青饲玉米)复种模式为例,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施肥试验, 探讨了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对高原地区复种模式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使农田土壤温度在冬青稞越冬期和返青期升高0.5~0.8 ℃, 并促进冬青稞根系生长, 使其能更好地从土壤中获取营养成分, 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 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还可使冬青稞的生育期提前3~4 d, 为第2 季牧草的生长赢得宝贵时间; 而从鲜草产量来看, 豆科植物的牧草更适宜于在当地复种; 另一方面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能更有效地保持农田土壤肥力, 使有限土壤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总之,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可有效提高冬青稞-箭舌豌豆(青饲玉米)复种模式的产出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