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0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苏南丘陵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从保护播种入手,在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黑麦、小黑麦四种作物共五个品种中寻找适宜的伴生作物.通过对产量、株高、杂草率等多个指标测定分析,筛选出中新830小黑麦、赣选一号黑麦草适于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同时获得两个苜蓿存活率最高的处理:苜蓿(15kg/hm^2)+中新830小黑麦(150kg/hm^2)撒播及苜蓿(18 kg/hm^2)+中新830小黑麦(250kg/hm^2)30cm条播.试验还表明撒播方式下,苜蓿播量与其竞争力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尼泊尔北部山区的重要生计支柱,提升牧草产量是我国对尼泊尔开展农业技术援助的关键领域。为筛选出适宜尼泊尔北部山区栽培的燕麦品种,于2019年5-10月在尼泊尔热索瓦县郎唐山区对12个燕麦品种(爱沃、太阳神、贝勒1、美达、科纳、林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陇燕2号、陇燕3号、Kamadhenu)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穗含量、叶茎比和关键营养成分等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达、科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Kamadhenu 6个品种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115~141 d,其余多数品种只能达到乳熟期。各燕麦品种的株高为134.8~177.7 cm,其中引进品种太阳神、青海444、青海甜燕麦、美达和林纳的株高较对照品种Kamadhenu高6.3%~20.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青海甜燕麦、青海444和美达的干草产量分别达到了14723.0、13491.0和13369.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Kamadhenu增产36.0%、24.7%和23.6%,差异极显著(P<0.01)。贝勒1、科纳和太阳神的叶茎比分别为0.40、0.38和0.36,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0~1.67倍。各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总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93.5%~95.6%、5.7%~9.9%、4.4%~6.9%、68.2%~78.4%和39.3%~48.7%,其中太阳神的粗蛋白含量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7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燕麦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青海甜燕麦、美达、青海444和太阳神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和种间亲和性特征,以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特征和群落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同一土层相同粒径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占比下降、平均重量直径减小,<0.5 mm粒径土壤颗粒的平均重量直径增大,各粒径团聚体分布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中度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最高,其种间相关性也最为复杂;随退化程度加剧,正联结种对占比增大,而负联结种对占比下降,种对间的相关性和性质也发生显著变化;退化过程中土壤沙化明显,群落建群种发生变化、杂类草比例显著增加,种对间相关性趋于简单,种间竞争强度逐渐降低。因此,在草地退化过程中维持群落种间亲和性,可有效遏制土壤沙化和草原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5.
1971~2009年阜康绿洲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阜康市气象站1971~2009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小波分析、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阜康绿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9年,阜康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波动式上升;年平均气温以0.44℃/10a的线性倾向率上升,其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与多年生禾草混播3年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特征,筛选出修复效果最好的混播比例,本研究采用比色和氯仿熏蒸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以藏沙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hum)不同比例混播为处理,分别为T1(4∶1∶2),T2(4∶2∶1)和T3(5∶1∶1),同时以未修复沙化草地为对照(CK),并与天然草地(NG)作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比例混播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有效磷、碱解氮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因此,灌草混播时,适当增加灌木的占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态学特征挑选了7株采自甘肃甘南境内的野生羊肚菌,应用rDNA-ITS序列进行了比对技术分析。结果表明,7株野生羊肚菌归属为4个种:粗柄羊肚菌Morchellav crassipes、羊肚菌M.esculenta、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和高羊肚菌M.elata。根据分子系统树发现,粗柄羊肚菌和羊肚菌属于黄羊肚菌类群,而黑脉羊肚菌和高羊肚菌属于黑羊肚菌类群。  相似文献   
8.
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3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了0%、0.4%、0.6%、0.8%、1.0%和1.2%不同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3份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低盐环境促进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当盐浓度达到1.0%时,发芽势均等于0。通过对3份种质材料在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表明:材料的耐盐性为G3〉G2〉G1。海拔与耐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与海拔成正相关,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海拔成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Agricultural Systems》2008,96(1-3):49-61
This series of two papers describes a mechanistic model that simulates within years the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and livestock on the communal semi-arid rangeland of the Succulent Karoo of South Africa. The model enables users to evaluate short-term management decis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milk and meat and to develop sets of equations and rules for long-term model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cosystem.A soil moisture module partitions daily rainfall between runoff, infiltration and drainage and also simulates the loss of soil moisture by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Forage production by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 is modelled in relation to soil moisture and the present potential for growth. Three factors are assumed to influence the animal’s preference for a specific type of plant or part of a plant: relative abundance, ease of harvesting and digestibility. The model combines three mechanisms of food intake regulation: the rate at which the animal is able to eat forage, physical capacit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n young animals, their growth potential. Metabolisable energy intake is partitioned between maintenance, accretion/depletion of body protein and fat, conceptus growth and milk production. Reproductive and survival rates are simulated in relation to predicted liveweight and liveweight changes for the different age classes of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空间环境和宇宙辐射;空间诱变条件、空间诱变因素及其诱变原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一粒子生物学诱变原理、弱地磁生物学诱变原理、微重力诱变原理;模拟空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的比较;空间资源与模拟空间资源对植物育种的作用及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