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寄主转换方法研究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桃蚜、瓜蚜(棉蚜)和菊姬长管蚜转接到露地菜豆 的花、嫩尖、嫩叶等部位上仅能存活6~8 d,不能在菜豆上建立种群。室内寄主转换试验表明,取食菜豆嫩荚的蚜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茎部嫩尖的 蚜虫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a new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developed by using the targeted-character-gene-bank-breeding method. It has several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1) Super early maturity. It can normally mature in Bashang, Hebei Province, China, where the altitude is around 1 400 meters, and it needs 1650°C of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the growing period. (2) Millet is rich in iron. The iron content of the millet of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54.10 mg kg−1, which is 62.0%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iron content of the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3) High crude fat content. Its crude fat content is 6.24%, which is 54.1%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ontent of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4) High crude protein content. The average of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all the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is 12.71%, only 5% varieties surpass 14%, however,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14.36%, which is rare in improved varieties of foxtail millet in China. (5)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re good.  相似文献   
3.
白菜与甜菜间作的生长与资源利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菜与甜菜间作密度,监测了复合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漏光率以及各作物产量,研究复合群体的生长动态,光资源分布以及产量产值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群体中,白菜依其速生优势而表现偏利效应,间作甜菜前期受白菜遮蔽胁迫,其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始终低于单作;白菜收获后甜菜通过叶层自动空间散布提高光能截获率,促进了后期光合补偿性生产;白菜2行∶甜菜1行间作(BT1)处理,白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极显著增高26.7个百分点,甜菜比"预期"产量增高34.0个百分点;白菜2行∶甜菜2行间作(BT2)处理,白菜、甜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分别极显著增高59.3、53.0个百分点;BT1、BT2间作群体较白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0.2、23.7个百分点,较甜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1.5、115.1个百分点。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地气资源的利用效率,BT1间作LER为1.29;BT2间作LER高达1.56。  相似文献   
4.
选取不同围封年限的生长季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年、10年、13年和20年的草地,其土壤0~30 cm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三者成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解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冯丽肖  杜雄  张立峰 《草业学报》2009,18(2):155-162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现状与问题,选择代表性村庄,采用生产调查方法,对区域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华北农牧交错区畜牧业是转化农业副产品、无偿利用草场、以残屑食物链增值和环境外部效益支撑的“数量”型畜牧业。通过降低日粮标准的“七成饱”饲养方式增加了近四成的载畜规模。畜牧业外部性表现为草地过牧、农田过收,草地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承担者。放牧条件下以青玉米为代表的人工饲草投入,更大程度上加剧草地超载。低效畜牧业的扩张是建立在经济负外部性基础之上。依据畜牧业表象提出将区域畜牧业发展为第一产业主导产业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高效替代产业的途径解决区域畜牧业外部性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紫花苜蓿草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的生产,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实际情况,对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该规程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蔬菜消费结构的高级化,探讨喜凉性香菇的时序供应规律与经济特征,对市场有效组织与生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典型批发市场为代表,采集香菇2005年-2008年日交易量、价格与日交易额等资料,研究华北温带地区香菇的供求状况。结果表明,华北香菇市场周年交易量存在明显的冬春供应旺季与夏秋供应淡季的周年变化和"大小年"趋势,季节差价45.23%-52.35%。华北地区香菇市场季节间价格周年变化相对均衡,面对淡季的香菇生产,降低成本与产业化市场组织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气候决定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主要在雨养条件下种植,年际间产量具有很大的变异。基于2010—2017年连续8 a的马铃薯生育期数据、产量数据和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探讨了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气候决定因子,并分析了1961—2017年马铃薯生长季气候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坝上地区马铃薯生长季内总辐射平均每10 a下降66 MJ·m~(-2);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平均每10 a分别升高0.5℃和0.4℃;生长季内总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但年际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试验年份马铃薯产量在8 250~24 500 kg·hm~2之间,变异系数为27.8%。生长季内总辐射对马铃薯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P0.05);出苗~薯块形成期(R~2=0.31,P0.05)和薯块形成~薯块膨大期(R~2=0.52,P0.01)两个阶段的最高温度对马铃薯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薯块膨大~成熟期的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决定了马铃薯产量变异的68%。薯块膨大~成熟期的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和有效降水、薯块形成~薯块膨大期的最高温度和总辐射共同可以决定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82%。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总量不是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决定因子,有效降水及分配情况与马铃薯产量相关性更大,未来持续升温的气候情境下坝上地区雨养马铃薯产量提升应从提高降水有效性和培育耐高温品种两方面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7年连续8年的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数据、以及生育期内气象和土壤数据,利用作物-土壤水分平衡公式的方法,揭示坝上地区马铃薯在不同降水年型下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在260~449 mm之间,其中25%的试验年份为干旱年份;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在25~182 mm之间,其中播种~出苗阶段和薯块形成~薯块膨大阶段在湿润年型下耗水量最大,出苗~薯块形成阶段在干旱年型下耗水最多,薯块膨大~成熟阶段在正常年型下耗水最多;薯块形成~薯块膨大阶段的日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干旱、正常和湿润年型下该阶段的日耗水量分别为3.6、3.9 mm和4.7 mm。2010-2017年马铃薯产量8 250~24 5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32~135 kg·hm-2·mm-1,其中干旱年型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型;另外薯块膨大~成熟阶段耗水量的增加对马铃薯产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坝上地区在马铃薯薯块膨大~成熟阶段增加灌溉并且在其他阶段进行适当的干旱胁迫对提升该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下覆膜播种方式作物自动破膜出苗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地膜覆盖需要人工放苗,封堵地膜破洞等问题,研究了6种不同作物在土下覆膜时的自动破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差异极显著,花生、玉米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强,其相对出苗率分别达0.85和0.78,南瓜最弱为0.48;影响作物自动破膜效应的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互作中,以膜上覆土厚度与地膜厚度的影响最大,覆盖厚度为0.008 mm地膜+膜上覆盖2.0 cm土壤时作物的自动破膜效果最佳;自动破膜能力越强的作物,其自动破膜效果受覆盖材料变化的影响也相对较低.采用土下覆膜种植方式,作物出全苗时间与对照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