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7篇
  6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晋城市郊区和高平县建立水利发展基金和建农基金制度的调查,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积累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机制。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大胆探索,做出建立基金制度的科学决策;因地制宜拓宽基金来源渠道,合理确定基金提取比例;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基金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1961~2010年山西62个测站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初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1961~2010年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7日;其分布总体表现为北早南晚,平均初霜冻日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2。(2)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年大部分站点的初霜日都有突变发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其分布表现为中部偏晚、北部和南部偏早的特征;突变年份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51。(3)大部分站点初霜冻日为推后趋势,推后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北部及中东部地区,提前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及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趋势变化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37。(4)轻微、中度和重度初霜冻出现的概率分别为:62%~82%、6%~26%和4%~22%,出现最大的区域分别为:中南部和东北部、中部和北中部、西部和北中部;海拔高度与不同等级初霜冻发生概率的相关都不大,纬度对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影响都大于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硒源和硒水平对血清和精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黎城大青羊成年种公羊42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喂以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5、1.0、2.0mg·kg-1 DM的酵母硒;基础日粮+0.5、1.0、2.0mg·kg-1 DM的亚硒酸钠,饲喂期60d,试验第60d采集血液和精液样品,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日粮添加硒极显著提高种公羊血清GPxs活性、血清和精清T-AOC含量,显著提高血清、精清SOD和精清GPxs活性;极显著降低血清、显著降低精清中OH-的含量,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硒水平与血清和精清中GPxs、SOD活性、T-AOC和OH-的含量有剂量——效应关系。与1.0mg·kg-1组和0.5mg·kg-1组相比,2.0mg·kg-1组血清、精清中OH-的含量升高,血清GPxs活性下降,精清SOD活性和T-AOC含量下降;日粮硒浓度相同时,其血清GPxs活性高于精清4~10倍,而精清SOD活性高于血清约20倍。成年种公羊日粮中硒的适宜添加量为0.5~1.0mg·kg-1酵母硒或0.5mg·kg-1亚硒酸钠。血清和精清中抗氧化系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西省复杂多变的地形客观上要求开展玉米气候资源的精细区划。以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图、DEM图和30 a历史气象资料为基础,结合玉米对热量资源的要求,采用GIS及其空间分析工具开展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结果显示,玉米安全播种期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推迟,安全成熟期、安全生育期和10℃始日至15℃终日的积温均随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提前;安全播种期、安全成熟期和安全生育期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种热量因子的空间变异性依次为:10~15℃积温安全生育期安全播种期安全成熟期,全省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热量气象要素的精细区划结果对于山西省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绿色食品的定义符合科学发展观;山西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促进山西省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RS,GIS,GPS进行土壤侵蚀快速调查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有益尝试,也是"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研究的前沿。土壤侵蚀调查是一项十分繁复的任务。在总结历次遥感侵蚀调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如信息源问题、土地利用定性参考层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路线中存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供决策层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葡萄园土壤养分现状与合理施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原市葡萄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测定了葡萄园土壤养分含量,摸清了太原市葡萄园土壤的养分现状,旨在为合理施肥,建立果园地力补偿制度,进行果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薛村波 《计算机与农业》2011,(12):96-97,102
现代农业是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理和主要作用点。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冬小麦干.物质重影响显著(P=0...  相似文献   
10.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5-2009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晋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与鱼鳞坑配合的蓄水保土及土壤水分效应,并与荒坡、苜蓿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观测的5年内,柠条、沙棘、油松的蓄水保土能力随种植年限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但鱼鳞坑的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分别高达84.7%~96.0%和95.2%~99.7%;荒坡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蓄水保土能力较差,第三年和第四年随植被盖度增加能力急剧增强,第四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土壤水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小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应注意林草植被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