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5篇
  205篇
综合类   74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60日龄杜洛克、长白仔猪,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养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的丰本生力酵素。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增长幅度杜洛克为13.1%,长白猪为8.12%。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3.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杜洛克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8%,长白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2.
黑蚱蝉的鸣声和其发音器,具有基本的构造和特性,即种性.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差异,鸣声有单音色,复合声,主峰频率高低等变化,这和形态的大小,发音器及其辅助发音器的变化相一致.黑蚱蝉的召唤声和求偶声是鸣声分类较理想的类型,而群鸣声不能用于种下分类.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老区建立生态特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与现状方面分析了陕甘宁老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陕甘宁老区历史上范围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贡献。从多方面分析了它的自然条件 ,揭示了其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说明了该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揭示了其贫困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在该区建立生态特区以促进其生态环境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基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水力联系,对重点水源工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联网调配实施方案;建立了动态确定性多目标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应用GIS软件编制程序,采用PAPOA法进行求解,为管理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品无形性”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品是服务占较大比例的产品 ,学术界将“无形性”列为旅游产品第一大特性 ,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首先从旅游产品涵义入手 ,分析了“旅游产品无形性”理论的由来 ,然后对学术界认可的两类旅游产品构成理论进行剖析 ,由此得出旅游产品并非无形 ,它是一种以无形为主 ,兼有有形性的特殊产品。最后分析了由“旅游产品无形性”理论指导实践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对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这种高要求提供了实现平台。探讨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体现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广泛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黄陵县桥山小学环境文化设计为例,立足黄土高原实际,从桥山作为"古老中华一条龙,龙的祖先在黄陵"的文脉出发,围绕"龙·桥"核心理念,围绕主体建筑构筑"龙文化序列景观"框架,探索富有文化意蕴的学校环境文化设计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羊奶业是我国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论文简要介绍了羊奶的营养价值研究进展,世界、我国和陕西奶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奶山羊产业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奶山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纳  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65-1766
分析了克拉玛依市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及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优势灌木作为保育植物,选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幼苗作为目标物种,将其分别种植在开阔地和优势灌木冠层下,连续3 a统计松树幼苗的存活率和主枝生长长度,从而确定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是否存在保育作用。同时,测量开阔地和灌木冠层下的环境指标,揭示优势灌木保育作用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阔地(P0.05),说明优势灌木可增加松树幼苗的存活率。2在持续3 a的恢复实验期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定居的保育作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主枝生长良好,并未受到抑制。4优势灌木通过改善微环境,从而对其冠层下松树幼苗的定居产生保育作用,其中改善最为明显的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其次是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的来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存在保育作用,保育植物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应用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植被恢复中,从而为该区植被的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