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黑木耳为试材,以玉米芯和大豆秸秆作为原料,按照阔叶木屑与秸秆不同比例,部分替代现有阔叶木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并通过测定不同比例配方培养的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质量、产量,筛选出以秸秆与阔叶木屑为原料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秸秆添加量达到60%的条件下,产量并未显著降低,说明秸秆作为部分替代木屑栽培基质的代用物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大兴安岭野生盘龙参地下隐芽作为外植体,氯化汞灭菌后,经过初代诱导培养基:改良MS+IAA1.5mg/L+6-BA0.5mg/L+蔗糖30g/L+琼脂粉6.8g/L,继代增殖培养基:MS+BAP2.0mg/L+GA30.5mg/L+蔗糖30g/L+琼脂粉6.8g/L,生根培养基:MS+IBA0.5mg/L+蔗糖20g/L+琼脂粉6.8g/L+活性炭5g/L,各阶段培养后,试管苗移栽于1:1的腐殖质和苔藓混合物移栽基质中,可实现盘龙参人工组织培养繁殖。  相似文献   
3.
以大兴安岭阿木尔地区天然蓝靛果忍冬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对试管苗生长分化的影响,筛选出分化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分化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3 mg/L+GA30.5 mg/L,芽苗生长速度快,茎秆粗壮,叶片浓绿;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试管苗根系发达,生根数量多,生根速度快;移栽基质为松针∶草炭∶阔叶=1∶1∶1,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蓝靛果忍冬组培苗成活率最高,为91.2%,苗木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兴安猴头1号的选育过程,总结了其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简要介绍了兴安猴头1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研究了环塔里木盆地杏、棉间作系统对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在杏、棉间作区,棉花的比强度、伸长率和马克隆值明显减少,而纤维长度、整齐度、黄度和纺纱指数则形成了明显的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引进俄罗斯的11个专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优良专用型马铃薯品种,以期为该区域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筛选与性状比较的方法,研究11个俄罗斯专用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综合各个参试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在大兴安岭地区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俄15、俄16、维拉斯。[结论]俄15、俄16、维拉斯可作为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在该区域进行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新型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新型肥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或马铃薯生态配方肥不仅能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产量,而且还可提高马铃薯的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和VC含量,改善马铃薯品质。  相似文献   
8.
蓝莓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近期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与提取是目前国内没有形成标准,以下就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营养和成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贮藏保鲜是马铃薯加工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依托企业高标准的建筑设施和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通过几年对马铃薯油炸食品原料薯的贮藏保鲜管理,总结出具有科学化、程序化,经济实用的规模型原料薯贮藏保鲜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地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黑木耳地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包括菌种选择、菌包生产、场地选择及做床、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及贮存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