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消费者饮食标准的提高,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其种植方法也备受种植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代料香菇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简要阐述,包括产地环境、菇棚建造、原料质量要求、菇棚环境消毒、具体的栽培操作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猕猴桃发生黄化病的叶片,除叶脉为淡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发黄失绿。叶片小,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发白,外缘卷缩枯焦,果实外皮黄化;果肉切开呈白色,丧失食用价值。长时间发病还会引起整株树干死亡。1发生原因1)缺铁。由于土层中的各种盐类随水分通过毛细管向地面蒸发,水分蒸发量越大,各种盐分在表土层积累越多,越是干旱越会加重土壤盐碱化。在偏碱性的土层中,游离二价铁离子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而被固定,不能被猕猴桃  相似文献   
3.
化验室是进行检测工作的重要场所,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最根本的途径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质量要求。该文介绍宝鸡市土肥化验室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检测、加测参比样(标准物质)、绘制精密度控制图等,以有效提高化验室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宝鸡市农田土壤养分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20,(1):71-78
为分析陕西省宝鸡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质、土壤类型、高程、坡度、坡向、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8种影响因子,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各因子对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SOM空间变异主要三因子分别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年均气温;AP与AK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成土母质、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对TN解释力较大的三因子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即各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原因的解释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气温变化对TN和SOM影响较大,高程是对4种土壤养分解释力较强的地形因子。交互探测器探测结果表明: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养分的解释力均强于单因子,地形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之后解释力显著增强。影响因子与养分之间主要作用方式为双协同作用和非线性协同作用。随着高程的变化,4种养分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通过与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地理探测器可以得到与之一致的因子重要性排序,适用于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设施蔬菜发展很快,但由于受设施固定性和追求高效益的制约,一般不与粮食等作物进行合理轮作,所以连作障碍日益严重。为此,2007年笔者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制的设施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进行黄瓜-番茄-绿叶菜一年三茬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比自然土壤连作栽培一般可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前茬秸秆处理、播种与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残茬处理等方面总结关中西部夏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关中西部夏大豆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抗菌作用,是用途较为广泛的中药材之一。一、品种选择人工栽培黄芪品种以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主,由于膜荚黄芪根部形态变异大,在土壤黏重、过湿、通气性差、地温低时,易产生"鸡爪芪",因此目前栽培上多选用蒙古黄芪。二、地块选择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出了北柴胡和玉米、大豆、荞麦3种作物绿色套种的成功模式,并阐述了宝鸡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和行之有效的绿色栽培技术,对指导北柴胡可持续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陕西关中西部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获得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导科学施肥。2006—2010年期间在宝鸡市陈仓区分不同肥力水平设置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30个,分析冬小麦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冬小麦相对产量55%、75%、85%和95%为临界值,土壤养分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个级别,关中西部冬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碱解氮临界指标分别为>110、80~110、50~80、20~50、<20 mg/kg;有效磷临界指标为>50、35~50、20~35、10~20、<10 mg/kg;速效钾临界指标为>190、150~190、110~150、70~110、<70 mg/kg。关中西部冬小麦平均经济最佳施肥量为:冬小麦每公顷施纯氮177.0 kg,五氧化二磷124.5 kg,氧化钾76.5 kg。分析得出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对指导关中西部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宝鸡市小麦种植适用的配方肥,于2016—2017年进行了小麦缓控释配方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总养分48%配方肥(25-13-10)750 kg/hm~2和施Ⅱ型配方肥900 kg/hm~2小麦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在下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