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7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沈阳农业大学冬麦北移课题组选育的冬麦P12、冬麦138、米808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幼苗株高、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株高明显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各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米808>冬麦138>冬麦P12.  相似文献   
2.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3.
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探究深松和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 cm表层中,深松(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60 d内无明显变化,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和150 d显著提高;秸秆深还(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在整个培养期较CK处理平均提高2.96%、17.36%、18.16%和14.80%。(2)在20~35 cm亚表层中,与CK相比,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时显著增加,60 d时各指标明显降低;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比CK显著提高10.69%、24.86%、21.93%和10.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秸秆深还能显著提高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以及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4.
土壤施用保水剂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粒度保水剂进行土壤拌施,研究了其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生产上获得壮苗、节约水资源服务。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保水剂土壤拌施能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单位面积叶片重、根茎叶的干鲜重,能够提高G值和壮苗指数,促进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提高。综合不同粒度保水剂处理后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中等粒度的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揭示施肥对棕壤氮素状况的影响,利用29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全氮在0―6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计算0―60cm土层氮库的储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C/N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而对0―60cm 土层全氮储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全氮及其储量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低量有机肥区>化肥区>无肥区>试验前(1979年),特别是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最显著;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虽有缓慢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是维持土壤肥力的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灌溉和施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覆膜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灌溉上限和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的一些品质指标(Vc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最大,灌溉上限与施肥的交互作用次之,灌溉上限的影响不显著,与当地习惯施肥量相比,适当的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番茄产量.番茄果实品质各指标受灌溉上限和施肥量的影响各异,适当提高灌溉上限、增加肥料习惯施用量可以显著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为更好地协调番茄产量和品质对灌溉和施肥的要求,适宜的水肥管理方式为施肥量为N 286.88 kg·hm-2、K2O 286.88 kg·hm-2,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10 kPa(pF 2.0)和30 kPa(pF 2.49).  相似文献   
7.
土壤发育指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辽西地区古气候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现代气候条件下发育的22个土壤剖面发育指标的分析,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壤发育指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转换函数,并将之运用于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剖面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71 ~423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参数值:403 ~423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523.92 ~574.42 mm,年均温为10.6~11.0℃;311 ~403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1 184.6 ~1 277.2mm,年均温为15.6~16.6℃;243~311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517.24 ~669.08 mm,年均温为9.18 ~12.2℃;225 ~243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1 302.7 mm,年均温为16.5℃;208 ~225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642.54~731.42 mm,年均温为10.1~11.6℃;176~208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1 231.4 mm,年均温为16.0℃;148 ~ 176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640.49 ~682.09 mm,年均温为8.49 ~9.13℃;71 ~148 ka BP期间年均降雨量为1 128.2 ~1 294.0 mm,年均温为16.1 ~16.6℃.辽宁朝阳现今全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450~ 500 mm,说明该地区42万年以来气候有过多次波动,但总的趋势是由温暖湿润向寒冷干旱演化.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山脉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7种测试方案,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溶解剩余物中火山玻璃残留验证溶解效果,对氢氟酸溶解法测定火山玻璃的测试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成土母质类型、土壤发育程度、土壤样品颗粒大小对火山玻璃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火山灰土壤中火山玻璃含量测定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温度变换日数法预测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方法,根据反应速度理论法求得了包膜尿素(LP30)氮素的溶出特性值,并采用基于反应速度理论的温度变换日数法预测了包膜尿素(LP30)在自然土壤温度条件下氮素的溶出率。研究表明:包膜尿素(LP30)氮素溶出符合一级化学反应(Nt=N0[1-exp(-kt)]);溶出速率常数(k)具有温度依存性:在10℃~25℃范围内,速率常数(k)在0.0081~0.0425之间,反应活化能(Ea)为75733J mol-1;基于反应速率理论的温度变换日数法能够应用并预测自然温度条件下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0.
30年轮作施肥对棕壤磷库时间变异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dley修正体系分级法对轮作30年的长期定位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形态磷的基本表现为:有机肥区>化肥区>CK,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磷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扩大了土壤磷库。从30年轮作的动态变化来看,CK和单施氮肥处理的NaHCO3-P和NaOH-P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施磷化肥区NaHCO3-P和NaOH-P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缓慢的上升;有机肥区的NaHCO3-Pi和NaOH-Pi含量不断增加,而NaHCO3-Po和NaOH-Po的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再显著升高的动态变化趋势。棕壤中无机磷主要以NaOH-Pi和HCl-Pi的形态存在,有机磷主要以NaOH-Po的形态存在;不同施肥对NaHCO3-Pi和Res-P所占总浸提磷比例影响较大,施入磷肥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NaH-CO3-P的比例;有机肥能促进Res-P的转化并减少Res-P的固定,从而降低了Res-P在土壤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