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田优化灌溉动态管理基本程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 ,分析了影响优化灌溉方案制定的有关因子 ,确定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 ;在土壤水分平衡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时域滚动预报灌溉日期的方法 ;并以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为例进行了检验 ,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13个站点20a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R)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o)与春季实测底墒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不同生态气候经济类型地区0~50cm和0~20cm土层的底墒估算模型,并利用2001~2002年土壤湿度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预测准确率平均为91.1%。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分析河套灌区近年来亩产500公斤以上产量经验的基础上,对有争议的关键技术,即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定量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产量效果和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4.
封育对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7月-2009年5月,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分别对封育草地和自由放牧草地的光谱反射率、草层高度、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封育能够明显改善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增加牧草种类,提高牧草地上生物量;封育区植被光谱特征在旺盛生长期呈现出显著优势,4种植被指数较自由放牧区显著增加,其余生长季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油用向日葵肥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法,对该灌区油用向日葵进行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施用氮、磷、钾均对油用向日葵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用三元二次多项式进行模拟表达。最高理论产量可达4331.55 kg/hm2;最佳产量为4252.35 kg/hm2,氮、磷、钾的经济效益最佳配比为6.91:3.31:1。根据产量施肥的边际利润率值,可求出不同施肥成本的利润,从而选用投资少、获利高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陈素华  侯琼 《中国马铃薯》2002,16(5):281-284
探索了乌盟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乌盟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概率预报模式 ,并通过对 7月份降水条件的分析和发生程度做出预报 ,拟合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分别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草地的光谱反射率、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测定,以研究草原植被群落及其光谱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水分波动对典型草原植被结构以及光谱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水分充足(丰水年型)能够明显改善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增加牧草种类,提高牧草地上生物量,其植被光谱特征在旺盛生长期呈现出显著优势,4种典型植被指数较平水年型、歉水年型显著增加;枯黄期不同水分处理草地植被指数RVI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植被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返青期不同水分处理草地植被指数DVI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植被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因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个站点近15年的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降水量、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不同时期牧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各水分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依次为土壤水分>耗水量>降水量;在时间尺度上,水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前期小中后期大的趋势,表现为随生长进程的推进,相关程度逐渐增强,同时水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一般情况下,典型草原牧草产量所需的水分基本由0~50 cm土层提供;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产草量的关系用直线或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降水与产草量的关系多用二次曲线拟合。这些结论和方程对牧草产量监测和旱情评价、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浑善达克沙地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空间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毗邻地区16个气象台站自1965以来的气象数据,结合地面考察与实地测定,对浑善达克沙地的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分区-2中出现了东部的重度受损区域主要是由于这一区域的降水量与草甸草原区的降水持平,但热量条件更为优越,适合农垦,所以成为农牧交错带。但沙地基质的流动性决定了在这一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大面积沙地被开垦为农田后又被弃耕,出现大面积的次生裸沙地。气候分区-4中出现了浑善达克沙地中面积最大的重度受损区,这一区域气候特点属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沙地的原生植被以多年生草本和旱生灌木为主。由于强度放牧以及相对匮乏的降雨造就了本区内的大面积沙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部近4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立娟  邓晓东  达布希拉图  闫宾  毕力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14-11215,11239
利用内蒙古东部四盟市4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自1951~2005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极端降水事件、气温、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0多年来内蒙古东部地区气温升高,且极端最低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极端最高温度升高的程度;呼伦贝尔市东部和赤峰市西南部降水增加较明显,通辽市降水减少最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减少的趋势,仅呼伦贝尔市的西南部、东部和北部的降水日数呈增加的趋势,大于25mm的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