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87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全N含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土壤全N与群落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发育阶段土壤全N含量呈稳定的变化趋势。发育中期 ,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 ,随丰富度指数增加 ,全N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 ;发育后期 ,随着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呈逐渐增加趋势 ,随着均匀度的增加 ,全N变化不明显 ;发育末期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趋于稳定 ,土壤全N含量不稳定 ,随丰富度指数的升高 ,全N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浅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近几年 ,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 ,城镇居民旅游市场日益成熟 ,无论出游人口还是旅游花费都明显增加 ,但农民旅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旅游供给严重不足。鉴于农民旅游的重要地位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旅游特征及其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开拓农民旅游市场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宁夏贺兰山岩画所产生严重病害致使其濒危的问题,分别设置了干燥、中性水环境、酸性水环境模拟文物遗址赋存环境,开展干湿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测试与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宏观外表、微观形貌、物理性质和矿物成分变化,研究病害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环境、中性水环境和酸性水环境中的主要劣化病害分别为轻度粉状剥落、裂隙发育和重度酥粉状剥落。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下降,孔隙率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上升,其中酸性环境下变化幅度最大,中性环境下次之,干燥环境下最小。表面剥落、裂隙与载体坍塌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酸雨溶蚀导致的成分变化、温湿度变化导致的微裂隙扩展联通与微观结构损伤导致的强度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中问卷调查了民勤县农民对当地水资源的认知,对强制性节水政策的态度及政策效果认知,农业灌溉节水知识的增加和滴灌设施使用情况,及节水政策对家庭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共完成问卷302份。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识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非常短缺,但不愿意为节水做出牺牲,不支持强制性节水政策;受访者对关井压田和水票制的节水效果认可度较高,对水价上涨节水效果的认可度较低;过去十年受访者所获得的节水灌溉知识较少,而大部分滴灌设施没有被使用;相较节水政策实施前,家庭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面积农作物年灌溉量减少了,小麦种植户大幅度减少了。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969-2018年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69—2018年黄河干流8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近50 a黄河干流实测径流和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近15 a各分区耗水数据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径流的影响。[结果] ①1969—2018年黄河上中下游实测径流整体呈降低趋势,兰州、花园口、利津3个代表站多年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5.10×107,3.55×108,4.13×108 m3/a。②近50 a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趋势突变主要集中在1986和1990两个年份,结合前人研究和重要水事分析,1986年突变可能与1984年以来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1986年龙羊峡水库修建有关;而造成1990年径流突变的原因可能是80—90年代黄河流域用水量激增和流域下垫面改变。③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值从上游至下游水文站断面逐渐增大,这主要与近15 a平均耗水量也沿程增大相一致;另外多年平均实测径流在利津站仅占天然径流的42%。耗水量最大的两个分区为花园口以下和兰州—头道拐段,分别达到了1.06×1010和1.04×1010 m3。[结论] 人类活动中的各项耗水(尤其是农田灌溉)是造成兰州站以下地区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差值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的发展,合理分配各项耗水量。  相似文献   
7.
以观测记录和拍照方式研究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生长和繁殖、品质的影响,分别用土壤含水量为试剂保水指标,小麦生长、结实和产量指标、小麦品质指标以及经济效益指标与对照比较以评定试验效果。结果显示,施用试剂能够提高土壤保水率,有利于小麦的营养和结实生长,使小麦产量提高12.30%。小麦粗蛋白、赖氨酸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显著提升,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仅仅考虑增产就净增产值734.25 ̄794.85元/hm2。  相似文献   
8.
风成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11.5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期沉积的宁夏中卫冰沟剖面和兰州沙金坪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沙金坪剖面和冰沟剖面的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为24.70-27.90μm、62.47-68.97μm,冰沟剖面的阈值基本是砂粒级标准(>63μm),冰沟剖面由于距沙漠源区更近,受物源影响更大而使敏感组分更粗,不同地区的环境敏感粒度指标存在差异。另外,不同数学方法提取的指标也存在差异,数学方法的运用必须考虑其数值所表示的物理机制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
粘粒含量——夏季风的良好替代指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尾闾部位的沙沟剖面、东部半湿润区王官剖面、东部湿润区扣马剖面的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发现 ,黄土地层中 <5 μm的粘粒含量指标对各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指示得比较清晰 ,可以较好地反映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对黄土地层中粘粒含量的测试及其环境意义分析以及与经典的东亚夏季风的替代指标———磁化率、红度指标 (a )的对比分析发现 ,粘粒含量指标的意义比较明确 ,适应范围更广 ,灵敏性也较高 ,是一比较可靠的、新的东亚夏季风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Landsat-8 OLI和HJ-1A/1B CCD卫星遥感资料,结合2013-2014年甘南州夏河县桑科草原试验区野外实测数据,建立了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筛选出基于不同遥感资料植被指数的生物量最优反演模型,比较分析了生物量最优模型的空间效应。同时,分析了2000-2013年基于MODIS植被指数估算的试验区产草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最优反演模型为基于Landsat-8 OLI NDVI数据的对数模型(y=727.54lnx1+495.23,R2=0.772,RMSE=31.333 kg DM·hm-2);在30和250 m空间分辨率下,基于MODIS NDVI及EVI、Landsat-8 OLI NDVI和HJ-1A/1B CCD NDVI最优模型估算的生物量均高于实测生物量,其中Landsat-8 OLI NDVI数据估算的草地生物量与实测生物量值最接近;2000-2013年试验区草地总生物量整体上具有显著增加的趋势(R2=0.590 7,P0.001),平均增加速率达50.57 kg DM·hm-2·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