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Nanog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决定了它在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成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与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有Oct4、Nanog、Sox2等,其中Nanog是2003年5月末发现的一个基因,它对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起关键性作用,能够独立于L1F/Stats维持ICM和ES细胞的多能性。几年来,Nanog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在综述Nanog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Nanog基因表达调控以及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集生物发酵、生态循环,健康免疫、环境控制、畜牧生产等理论于一体,以建立与本地环境相一致的微生态系统发酵床为基础,以猪粪尿免清理、零排放为特征,以生产安全畜产品为目的的新型生态环保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63.
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树冠不同部位叶片为试材,对其解剖结构、内含物和光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苹果叶片光合速率对小气候因子的响应是根据C3植物光合机理模型模拟,其中气孔导度由气孔的半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冠中、上部叶片比下部叶片分别厚31.8%和37.0%,栅栏组织分别厚44.8%和62.7%;中、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下部叶分别高18.0%和20.6%,可溶性糖分别高25.2%和38.8%,脯氨酸分别高11.7%和29.0%。树冠不同部位叶片光合能力差异和叶片结构及叶绿素等内含物差异一致。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由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引起,同时对CO2浓度的变化也非常敏感。模拟显示,从树冠上部到下部,叶片净光合总量晴天从约400mmol·m-2·d-1减少到130mmol·m-2·d-1,减少67%,阴天从约170mmol·m-2·d-1减少到22mmol·m-2·d-1,减少87%,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相应减少67%。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推求沟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基于水量平衡法利用室内沟灌平台试验推求验证沟灌运动过程中水分入渗量以及水分入渗函数Kostiakov或修正的Kostiakov的参数,在两种不同糙率和排水边界条件下,运用水流推进阶段以及推进后阶段的实测数据如流入量、水流前峰推进函数、水深以及流出量等,建立了计算函数,并将其计算的入渗参数代入地表水流运动模型SRFR中验证水流推进过程以及不同测点的水深过程线,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说明利用水量平衡法建立的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可以准确的表达土壤水分入渗规律.  相似文献   
65.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组合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和年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西科,A组)、夏洛莱牛×科尔沁牛(夏科,B组)及科尔沁牛(C组)各10头公牛,正试期95 d后,测定其体重,屠宰、肉品质等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杂交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杂交组牛料重比、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5),杂交组牛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率及前腿、腹肉、脊肉和后腿重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各组之间16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西科、夏科杂交牛及科尔沁牛之间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组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好于科尔沁牛,但科尔沁牛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杂交组合牛;杂交组合对肉牛的综合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旨在调查北京地区仔猪腹泻的原因及猪源大肠杆菌血清型、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收集北京京郊地区仔猪腹泻样本400份,应用含2%血清的TSA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型鉴定试验和毒力因子检测验证O抗原。结果显示,40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大肠杆菌,定型42株。其主要为O101型(18.7%)、O64型(12.5%)、O8型(10.9%)、O20型(10.9%)、O45型(4.7%)、O149型(4.7%)、O2型(1.6%)、O89型(1.6%)8种血清型,其携带的毒力因子为STa、Stx2e、astA和eaeA等。结果表明,引起京郊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8个血清型,其中O101型发病比例最高。其携带的毒力因子主要为astA和eaeA,占全部菌株的50%以上,STa和Stx2e因子占全部菌株的30%以上。本试验结果将为今后京郊地区仔猪腹泻病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7.
《畜牧与兽医》2017,(5):35-40
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8.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垫料:50%锯末+50%稻壳;试验组Ⅰ组垫料:100%菌糠;试验组Ⅱ垫料:15%锯末+15%稻壳+70%菌糠;试验组Ⅲ垫料:25%锯末+25%稻壳+50%菌糠;试验组Ⅳ:35%锯末+35%稻壳+30%菌糠。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除试验组IV外,其余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Ⅰ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效果最显著,但平均日采食量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除试验组I外,试验组Ⅱ、Ⅲ和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结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21 d和42 d时,4个试验组仔猪的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II和III能显著提高仔猪肠道黏液中Ig A含量(P0.05)。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不仅提高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还改善了其免疫功能,降低了腹泻率。其中,试验组Ⅲ(25%锯末+25%稻壳+50%菌糠)是最佳的垫料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寄生率,我们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研究不同接虫量和不同接虫时间对产出花绒寄甲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龄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最好,1头幼虫接4头初孵花绒寄甲幼虫的产出率最高,为77.7%;产出量最大,平均为3.11头,而且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2 mm,体宽也最宽,平均为3.09 mm。在花绒寄甲幼虫孵化当天即接种,产出的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1 mm,体宽最宽,平均为3.10 mm。因此,最佳接虫量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4头花绒寄甲幼虫,最佳接虫时间是花绒寄甲幼虫从卵中孵化出的当天。单头天牛幼虫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的数量对其个体大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9.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等措施,探讨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林间设置诱木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枯死木和衰弱木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分别为71.27%和90.25%。防治后诱木处理区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携带松材线虫的病木数量以及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也显著降低。释放天敌的样地和未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分别为38.34%和3.92%,二者差异明显。室内人工接种天敌的测定结果表明,天敌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1~4:1的寄生率为12.5%~40%,不同比例的处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每根木段释放10头花绒寄甲成虫比释放4头成虫的处理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明显要高,分别为19.45%和4.11%。表明天敌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种群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阻止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亮甲酚蓝(brilliant cresyl blue,BCB)染色选择卵母细胞对牛核移植体系的影响,本实验以未进行染色处理的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作为对照组,在成熟培养前用26μmol/L亮甲酚蓝染色90 min作为处理组,将处理组依照胞质的颜色分为蓝色组(BCB+)和无色组(BCB-),分别在成熟培养后作为受体,经胞质内注射法构建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统计体细胞核移植的卵裂数、囊胚数和囊胚细胞数来评价其发育潜能。结果表明:BCB+组的成熟率(80.9%)与对照组(60.2%)和BCB-组(51.9%)差异显著(P<0.05);BCB+组的囊胚率(32.26%)与对照组(21.49%)和BCB-组(5.95%)差异显著(P<0.05),另外BCB+组的囊胚细胞总数(132.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通过亮甲酚蓝染色法筛选出成熟的高质量牛卵母细胞用于体细胞核移植,可以获得更高的克隆囊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