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31.
为解决复种马铃薯田间次生油菜、次生小麦及杂草对马铃薯的危害,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及施药模式。除草剂在播种后第3天喷施,茎叶除草剂在马铃薯植株8~10 cm后喷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除草剂施用70%嗪草酮WP 30 g/667 m2+10.8%精喹禾灵EC 30 mL/667 m2+33%二甲戊灵EC 35 mL/667 m2,施药后25 d对次生油菜等阔叶杂草的防效达84.61%,对次生小麦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69.69%;茎叶除草剂施用3%砜嘧磺隆WP 33 g/667 m2+12%烯草酮EC 30 mL/667 m2效果最佳,施药后15 d对次生油菜等阔叶杂草的防效达84.36%,对次生小麦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86.86%;2种处理在规范使用剂量下对马铃薯安全。复种马铃薯土壤封闭除草剂推荐选用70%嗪草酮WP+10.8%精喹禾灵EC+33%二甲戊灵EC,在马铃薯播种后3~5 d于地表面喷施;茎叶除草剂推荐选用3%砜嘧磺隆WP+12%烯草酮EC,在马铃薯苗后8...  相似文献   
32.
中国马铃薯不同产区氮肥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6 个马铃薯主产区氮肥施用量、基肥量、追肥次数、马铃薯产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氮肥利用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提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大,东北区为184 kg · kg-1、西南区110 kg · kg-1、中原区104 kg · kg-1、华南区99 kg · kg-1、西北区95 kg ·kg-1、华北区84 kg · kg-1;氮肥施用过量是氮肥偏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土壤测试与植株营养诊断相结合的氮肥推荐方案、新型肥料和有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进行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是实现减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3.
探索狼毒残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可行性,以期为狼毒残渣的有效利用和植物源肥料或药肥合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基施狼毒残渣的方法进行探索试验,就残渣对小麦、玉米的生长量以及对黄瓜、架豆根结线虫的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施用狼毒残渣对小麦玉米的生长量(苗长、根长、地上鲜重)有一定的影响,750、900 kg/hm2处理对小麦苗长的促生作用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900 kg/hm2处理对小麦根长促生作用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750、900 kg/hm2处理对玉米苗长、根长和地上鲜重的促生作用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750、900 kg/hm2剂量下小麦和玉米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同时,施用狼毒残渣对黄瓜和架豆根结线虫也有一定的防效,1050、1200 kg/hm2的剂量防效与450、600、750 kg/hm2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P<0.01)。施用狼毒残渣不仅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表现出较好的肥效作用,而且对黄瓜、架豆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中国马铃薯》2017,(5):257-262
为了筛选适宜临洮县水川区及相近生态区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引进马铃薯品种11个,并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和‘LK99’产量分别为76 709和59 247 kg/hm2,分别较对照产量(48 253 kg/hm2)增加58.98%和22.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优良;‘费乌瑞它’、‘中薯5号’和‘克新23号’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生育期较短。生产中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35.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000~10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000~1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 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相似文献   
36.
多数马铃薯病毒可以借助蚜虫传播, 并通过块茎世代积累, 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 严重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新型?环保的马铃薯病毒病防治药剂, 本研究通过3个季节的田间试验, 对矿物油?维生素B1和杀虫剂吡虫啉在防治马铃薯病毒病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通过马铃薯出苗后间隔10 d连续3次喷施, 矿物油能够控制马铃薯卷叶病(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的发生, 对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 PVM)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 PVS)的平均防效也分别达到66.72%和70.40%, 但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 PVA)在不同的年份和季节的防效不稳定, 平均防效为27.34%和65.02%?维生素B1对PLRV?PVM和PVS的防效也比较明显, 分别达83.36%?83.33%和73.32%, 而对PVY同样防效不稳定, 对PVA防效不明显?杀虫剂吡虫啉对PLRV?PVS和PVM的防效也不稳定, 且对PVY和PVA的防效均不显著?本研究中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发生频率极低, 未进行病毒病的防效比较?综上所述, 矿物油和维生素B1对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的综合防效较吡虫啉好, 同时它们的增产效果更明显, 产投比高于化学药剂,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较低温下硝普钠对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在4℃低温胁迫下,研究了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对陇薯3号试管苗的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可以对试管苗产生胁迫,0.05mmol/L和0.10mmol/L的SNP都可以导致其MDA、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0.10mmoi/L的SNP可以缓解低温造成的胁迫.  相似文献   
38.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宁夏金沙林场的霜霉菌EC50由大到小依次为96%霜脲氰、96.4%甲霜灵、97.5%烯酰吗啉、95%醚菌酯;采自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霜霉菌的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6.4%甲霜灵、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葡萄园的霜霉菌(兰州菌株)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96.4%甲霜灵。各地菌株对96%霜脲氰均不敏感,对95%醚菌酯和97.5%烯酰吗啉较敏感。兰州菌株对96.4%甲霜灵很敏感,这可能与菌株采集地使用该类药剂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39.
陇薯6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育成,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高淀粉、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0.
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9个食用向日葵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LD 5009的加权关联度最高,为0.908 8,与参考理想品种最为接近,折合产量最高,为6 577.8 kg/hm2,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盘径为19.5 cm,与品种LD 5004、LD 5006、LD 5008持平,仅次于品种DC 6009;粒型指数为2.6,与LD 5015持平,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同时从田间观察可以看出其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以作为一个主推品种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其次为LD 5007和LD 5004,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04 9和0.903 8,综合农艺性状和商品性都较好,折合产量分别为6 437.0、6 088.9 kg/hm2,分别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和第3位,具有较好的生产潜力。以上结果均与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