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9篇
  6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杨一帆  黄伟 《绿色科技》2013,(6):232-234
指出了当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由于水土流失每年造成的土地退化相当严重,这严峻的局势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介绍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相结合,通过RS快速获取水土流失区的空间信息,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分析,对我国南方水土流失高发区进行监测、预报的目的。通过GIS与RS获取空间信息,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监测预报,发现降雨量、坡度和土壤要素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显著,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42.
43.
基于GIS的永安市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永安市农业用地适宜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情况,从植物基本生长需求出发结合安全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坡度、有机质含量、营养元素N/P/K丰缺、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特殊元素硒分布情况这6个评价因子作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土地满足基本农业种植需求,农业用地适宜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面积为77.0 km~2,较适宜区面积为816.4 km~2,较不适宜区面积为28.3 km~2,可在区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经济作物土壤需求调查,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对于低效耕地及陡坡耕地宜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在下一步的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适宜和较适宜土地中增减农用地面积,以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4.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45.
为探寻光照对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 ‘Rubrum’)的叶色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以自然光为对照,用透光率为10%的遮阳网对其进行遮光处理,直至新叶成熟完全变绿后,撤去遮阳网用自然光进行复光处理,而后测量各阶段的叶色参数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遮光后紫叶狼尾草新叶为绿色,叶色参数L、b值显著增加,a值显著减少;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显著减少,PPO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复光处理后,叶色逐渐转紫,叶色参数变化与遮光相反;生理指标变化与遮光后减少或增加的指标呈相反趋势,PPO、POD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水分调控对设施栽培下白菜肥料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不同施氮量(115 kg/hm~2和230 kg/hm~2)及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占田间持水量60%、70%和80%),分析不同水氮处理下白菜各器官生物量累积、氮素利用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调控和氮肥施用存在协作效应,该协作效应在根系生物量上的作用尤为明显;同时,在23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水氮协作效应对叶生物量累积影响显著;11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白菜氮肥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相同水分控制条件下230 kg/hm~2施氮量处理;115 kg/hm~2和230 kg/hm~2施氮量均以70%水分控制下限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60.1%和49.9%;氮肥利用效率与~(15)N投入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8),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8)。实际生产中,推荐以70%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作为白菜高效利用氮肥(尿素)的水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7.
黄升 《花卉》2020,(6):77-78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的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定要强化对施工以及绿化养护的重视,有效的对园林景观进行提升,以确保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居住环境。基于此,本文即对景观园林施工及绿化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及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8.
49.
适宜茶园套种的绿肥型油菜资源筛选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生态茶园的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于2017-2018年在茶园系统筛选和评价适宜套种的油菜资源。比较23个不同油菜品种(品系)的盛花期鲜草的生长与养分还田量,结果发现:茶园套种油菜的生物量、株高、养分还田量等指标表现存在差异;种植后根际土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发生改变或提升。综合比较分现,品种阳光131、 圣光86和中双11表现相对较好:单株生物量达0.81~1.00 kg;植株养分还田量高,三者的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 49.21~72.48 kg/hm2、12.64~17.40 kg/hm2和33.64~56.29 kg/hm2,可基本满足茶青的生长需求,且三个品种种植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的改善较为明显。大地69和油肥1号株高相对较矮,适宜在低龄或矮枞茶园中套种。于2018-2019年探索油菜品种阳光131作为绿肥在不同树龄的茶园套种的应用,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改善,pH 值显著提升。综上,认为优选油菜品种应用于冬季茶/油菜(绿肥)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50.
农村贫困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 出发,分析人文关怀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呈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