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40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杜邦福星防治甜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杜邦福星(40%氟硅唑EC)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杜邦福星3种剂量(30 mL/hm2;60 mL/hm2;90 mL/hm2)对甜菜褐斑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优于对照药剂禾本卡克(20%三苯基醋酸锡WP)和12.5%烯唑醇WP,3种剂量的防效分别为73.9%、85.3%、87.9%,根产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24%、38%、30.2%,增糖0.46度、0.65度、1.94度。  相似文献   
42.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优势主产省区,常年种植面积800万~1 000万亩,约占我国马铃薯总播面积的10%左右;本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升级意义重大。近年来,通过政策推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和效益驱动,全区马铃薯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实践表明,只有立足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经验,针对问题和制约因素,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44.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试材,每100kg种子用药量分别为140g、280g、560g、840g(有效成分量),用4个供试剂量防治油菜黄条跳甲,防治效果为74.7%~79.3%,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效为76.2%。对校正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后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个供试剂量之间无任何差异,与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之间也无任何差异。考虑防治成本,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田黄条跳甲推荐使用剂量为100kg种子140g。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区10个盟市选取分属于东北半湿润平原区、北方高原山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并具有较强区域代表性的15个地膜残留试验点,对全区地膜残留的整体情况做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个试验点的地膜残留量变化在0.01~2.40kg/667m2之间,地膜当年残留系数在0.26%~72.73%之间。这表明,全区各盟市间地膜残留情况差异较大,乌兰察布市试验点地膜残留率最高,为72.73%,残留率大于20%的还有:锡林郭勒盟65.00%、包头市54.40%、鄂尔多斯市47.00%。残留总量最高的是乌兰察布市3951.85t,其次是巴彦淖尔市1312.02t、包头市1301.35t。  相似文献   
46.
矿区排土场是草原被开垦利用的产物,植被恢复对已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线虫是草原地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指示性生物。通过对人工植被恢复8年、人工植被恢复4年、无植被恢复4年的矿区排土场和自然状态下的天然草地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线虫的数量、种类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揭示草原植被恢复对矿区排土场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共分离出土壤线虫51个属,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种类及优势度,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的优势属有一定差异;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及属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工恢复8年>人工恢复4年>天然草地>无恢复4年;人工恢复4年区及8年区捕食/杂食类线虫数量高于无恢复区,整个地下土壤线虫多样性增大;无恢复4年区的H′多样性指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3种处理,反映出草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线虫群落成熟稳定的作用,揭示了土壤恢复状况。研究结果为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王加亭  乔江  那亚  刘昭明  智荣  李平 《草业学报》2020,29(11):165-171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原确权承包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制度保障,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从已有对草原确权的报道来看,由于我国草原牧区的特殊情况,草原确权工作在地区间推进速度不一,整体推进不平衡,部分地区确权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在对草原确权承包工作的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推进我国草原确权承包需要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信息收集、承包合同完善、颁发草原权属证书、开展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和健全草场纠纷解决机制等,提出了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思路,包括主要构成模块、基本功能、工作流程、采用的主要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草原“三权分置”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草原确权承包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不同种植制度对风沙区喷灌圈耕地土壤风蚀效果的影响,以马铃薯-冬闲-玉米轮作(PT)、玉米-冬闲-玉米连作(SF)、马铃薯-燕麦-玉米轮作(WF)三种种植制度的喷灌圈耕地为研究对象,并以周边固定沙地(CK)为对照,春耕前采集表层0 ~ 5 cm土壤,用筛分法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分析土壤粒度参数及颗粒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三种种植制度的耕地0 ~ 5 cm土层土壤细砂以下(< 0.1 mm)颗粒的含量下降12.83% ~ 42.45%,粗砂颗粒含量上升了284.12% ~ 502.86%,土壤颗粒表现出明显粗化现象,分选性变好,峰态向尖窄化发展,土壤退化严重,说明无论采用何种种植制度均会导致耕地土壤沙化。不同种植制度中,SF、WF相比PT均明显提高了耕地0 ~ 5 cm土层土壤细砂以下(< 0.1 mm)颗粒的含量,土壤颗粒出现细化趋势,分选性变好,峰态向尖窄化发展,分形维数值增大,表明玉米留茬和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燕麦在风季可以减弱地表风蚀作用,降低耕地表层土壤细颗粒的流失。三种种植制度的偏差在各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种植制度不足以使喷灌耕地的土壤粒度分配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黑龙江大豆生产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区是国家优质高油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也是内蒙古的优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3.33万hm2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13%。且主要分布集中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但是近年来.大豆生产面l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单产低而不稳、面积逐年下降、生产成本过高而收益低、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把握当前形势,应对困难,我们对黑龙江省和我区的部分大豆主产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相似文献   
50.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垦丰16为材料,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三种栽培模式下,测定株高、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结果表明: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及光合势数值均以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最高,其次是垄三栽培,垄上单行栽培株最低,在鼓粒期叶面积和光合势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出现在鼓粒期后,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和日积累量均高于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产量最高达405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